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獨山視窗

政府“搭台” 群眾“受惠”

黔南獨山:就業服務跨省跑 技能培訓異地辦

2023年12月13日16:44 |
小字號

近日,黔南州2023年跨省異地試點培訓班第三期(軸承工匠·叉車操作工)正式開班。半年前,就有6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參加了黔南州首期跨省異地技能培訓班后拿到結業証,並順利通過職業技能等級鑒定。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三期培訓班選在了千裡之外的浙江省慈溪市職業高級中學實訓基地開展。

開班儀式現場。

開班儀式現場。

為何要如此“遙遠搭台”,跨越兩省去開辦職業技能培訓班?黔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說,“我們的老鄉在哪裡務工,我們就要把就業服務送到哪裡,讓老鄉在異鄉也能穩定就業、穩定增收,這是黔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探索‘跨省異地’職業技能培訓新模式的初衷。”

“群眾需求在哪裡,就業服務就延伸到哪裡”

五年前,“00后”新生代農民工楊盛品初中畢業后,和獨山老鄉帶著夢想來到浙江打工,輾轉寧波、慈溪多地,在車床廠干普工,跟著裝修隊當學徒,就想多學點技術能夠賺到錢。他坦言:“出門在外,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能,找不到好工作,想掙錢並不容易。”

楊盛品的經歷,只是眾多外出務工人員的一個縮影。“獨山縣有17.8萬勞動力實現就業,其中有10萬勞動力常年穩定在省外務工,在浙江慈溪務工的就有1.7萬余人。”獨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劉邦文說,這些外出務工人員是縣域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生力軍,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支撐。

開班儀式現場。

開班儀式現場。

如何讓外出務工人員出去以后,有活干、干得了、留得下?技能支撐是關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去年以來,州縣兩級人社部門把技能培訓擺在重要位置,以職業技能培訓“百千萬”示范項目為牽引,謀劃開展了符合主導產業急需,惠及多群體、涵蓋多種類的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提升勞動力就業水平。

然而,受職業技能培訓資金使用政策的影響,很多就業培訓主要選擇在黔南州本地開展,外出務工人員苦於地域政策局限,無法參加務工地人社部門組織的培訓。再者,由於長年在外務工,如果僅僅為了參加培訓請假返鄉,從時間和經濟成本上來說都不現實,如參加春節期間舉辦的技能培訓,時間又不寬裕。

錨定“群眾需求在哪裡,就業服務就延伸到哪裡”這一目標,黔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動謀劃,超前服務,精准發力,以獨山縣為試點,將培訓服務端口前移,積極發揮勞務協作站作用,在獨山籍外出務工人員相對聚集的慈溪市先行先試,探索實施“跨省異地”技能培訓,開啟了貴州“跨省異地”技能培訓的先河。“我們希望通過發揮駐外勞務協作站的作用,打造靠前服務外出務工人員的‘橋頭堡’,為穩定就業探索出一條可行有效路徑。”黔南州就業局有關負責人說。

“我們的老鄉在異鄉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根據地”

從貴州獨山到浙江慈溪,跨越山海1700公裡,要推進“跨省異地”技能培訓班落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去年,根據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統一安排,我們成立調研組三次前往在慈溪市獨山籍勞動力較多的企業、居民區走訪,充分了解他們的就業困惑和技能需求,也了解到開展‘跨省異地’培訓的一些堵點和困難。”劉邦文說。

軸承、叉車培訓現場。

軸承、叉車培訓現場。

浙江省在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的政策與貴州省有所不同,比如,慈溪市的職業技能培訓主要是以激發企業主體作用,與各類技工(職業)院校合作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人社部門主要負責按規定給予補貼﹔黔南州的職業技能培訓則主要由人社部門主導,向市場購買服務,主要採取“政企”“政校”結合模式。為此,黔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積極向上級爭取政策支持,與務工地人社部門共商創造條件、打破培訓政策壁壘,並簽訂東西部勞務協作合作協議,為跨省開班奠定基礎。

獨山籍在慈溪的務工人員多數在小作坊從事五金加工、軸承生產、紡織等工作,人員分散、流動性大,如何把1.7萬“游兵散將”組織起來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參加技能培訓?“在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統籌下,我們通過整合獨山駐慈溪勞務協作站、獨山縣農商行、獨山縣富民村鎮銀行在慈溪的前端資源,在開展大量實地走訪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就業信息台賬、就業服務微信群,與務工人員建立了聯系,暢通了交流渠道。”獨山駐慈溪勞務協作站工作人員王世海說,“我們的老鄉在異鄉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根據地。”

明確“如何培訓”“培訓什麼”,是提高技能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的重點。在慈溪市人社局的幫助支持下,黔南州優選了慈溪市職業高中和慈溪市技師學院這兩家公辦培訓機構作為“跨省異地”定點培訓機構,培訓時間按浙江的標准,培訓價格按就低的原則。同時,緊緊圍繞當前市場需求和就業務工人員技能培訓意願,“量身定制”獨山軸承工匠電工班、叉車班等,按照“小班制+分層次”的教學模式,採取“理論+實操”的方式,培訓項目與生產實際契合,有效提升務工人員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

“把技能學到手,我們就業的門路變多了”

“各位老鄉,家鄉要在慈溪開展免費的叉車培訓,有需要的請聯系我報名。”在就業服務微信群裡,第三期培訓招生信息一發出,不到兩天就有100多名黔南籍務工人員報名參加,遠遠多於計劃的開班人數。

在務工地就能享受到家鄉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務工人員“一傳十、十傳百”,都不想錯過這個提升技能的機會。

軸承、叉車培訓現場。

軸承、叉車培訓現場。

“培訓時間安排很合理,都是周末和夜間培訓,錯開了我們白天上班時間,把技能學到手,我們就業的門路也變多了。”開班以來,白有會和羅茂豪不落一節課,他們堅持從余姚趕過來參加每一次培訓。

張萬英是培訓班裡唯一的女性,“那麼多年外出打工,往往都是出的力多,掙的錢少,吃了不少虧。現在有機會學技術,我勤能補拙也要把証拿到,上崗后至少可以拿到五千多塊錢的工資。”她說,隻有把技術學好,心裡才踏實。

51歲的鄧正培在慈溪務工已經20多年了,他是培訓班中年齡最大的學員,“現在要有技能等級証書才有就業競爭力,培訓基地的電工實訓設備和企業用配電櫃無論在型號、功能上都是相同的,甚至比工廠更齊全更先進。”

慈溪職業高級中學副校長韓平翔和培訓老師何明強紛紛點贊:“黔南的學員是最認真的,也是最好學的,他們的出勤率最高。”通過培訓,學員們取得“培訓合格証書+技能等級証書”,“雙証”加持進一步提升了找工作的議價能力。

外出務工人員技能培訓是就業的一個起點,要讓“跨省異地”職業技能培訓更精確地對准就業需求,除了關注“因崗施培”以外,黔南州還十分注重訓后跟蹤。“工作穩定性是否提升?對工作崗位有沒有幫助?工資待遇有沒有增加?這是培訓后跟蹤服務3個月裡最關注的3個問題。”獨山駐慈溪勞務協作站工作人員王世海說,參加首期培訓班的學員取得電工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証的比例達97.44%,培訓后大部分學員的薪資明顯提高500元左右,個別學員取証后企業立馬兌現了薪資,迅速增長1000元。

“除了‘兩証’以外,我們正在探索為參訓學員對接多考一個‘上崗証’——特種作業操作証。”劉邦文說,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差什麼練什麼,務工人員對開辦叉車、軸承等技能培訓班的需求也很多,第三期就是開辦叉車培訓班。

在勞務集中地開展“跨省異地”職業技能培訓是黔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先行先試,探索培訓新方式、服務新路徑、穩崗新舉措的一次創新嘗試。這一做法得到了上級人社部門的肯定與支持,今年9月,省人社廳決定在遵義、畢節、黔南三地人社系統試點推廣這一創新做法。

為保障“跨省異地”職業技能培訓能夠持續開展,黔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著力在長三角、珠三角6省14個地區建好33個駐外勞務協作站,使之成為服務66萬黔南籍省外務工人員的信息站、維權站、引才站。“接下來,我們將突出以‘跨省異地’職業技能培訓為抓手,將培訓端口前移到黔南籍務工群眾較為集中的廣州、東莞等珠三角地區就近就地開展培訓,培訓對象重點聚焦‘90后’和‘00后’,推進普工向技工轉變,促進務工群眾提升技能,實現高質量轉移就業。”黔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圖/文 牟泗亭)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