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冬種太子參,來年“有盼頭”

初冬耕種好時節,黃平縣上塘鎮團坡村、木江村等地的村民正搶抓有利時機移栽太子參,開展整地、開箱、下種、蓋土等作業,現場一片歡聲笑語,原本“荒涼”的土地呈現出一派熱鬧繁忙的場景。
“到冬季家務較少,感謝有老板來我們這裡發展產業,我們在家裡沒得活干,就來這裡幫他們干,一天100塊錢,當天發工資,回家去老老小小都很高興。”村民楊正英說道。
太子參種植基地。
種植太子參收入高、銷售好,且種植期間勞動力需求較大,是促進群眾增收、推進鄉鎮發展的支柱產業。據了解,為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鄉村經濟發展,2023年,上塘鎮將結合當地氣候和土壤優勢,發展中藥材太子參種植3110余畝,不少農戶因種植太子參而實現脫貧致富。
代林沖是團坡村的太子參種植戶,去年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宣傳引導下,他種植了100余畝太子參,一年下來,發現效果、收益都還不錯。今年,他緊緊抓住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擴大了種植規模,在團坡村又流轉了100余畝地用於太子參種植。
當地務工群眾在種植太子參。
“我是團坡村人,經過考察,我發現當地的土地和氣候非常適合種植太子參。后來,在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我決定發展太子參產業。目前,每天用工有100余人,現在種植,明年7月份豐收。我希望在這裡發展產業,能帶動周邊老百姓一起增收致富。”種植戶代林沖說道。
上塘鎮團坡村黨支部書記石明珠介紹:“我們村裡配合種植老板與村民協商土地流轉,引進種植能手到這裡來投資種植太子參,增加村集體收入。”隻要產業發展起來,村民把土地流轉給太子參種植承包商,有土地流轉費收入,基地還能給在家的勞動力、弱勞動力提供就近務工的機會,工資當天結算,群眾得到了很大的實惠。
當地群眾在種植太子參。
近年來,上塘鎮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種植白芨100余畝、烤煙2050余畝、冬桃50余畝,發展牛、羊、豬養殖40余戶的農業發展新局面,確保產業增效、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圖/文 黃錫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