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七星關區:科技特派員為鄉村振興賦能添智

2023年12月11日17:37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你看這個出菇率達到了90%,旁邊這個沒有出菇主要是因為它上面這個干了,如果我們把這個去掉過后,和這種一樣整齊,就是採用統一殺菌,出菇整齊度會提高。”省級科技特派員聶宗平和團隊的其他人員說道。

田壩鎮興旺村平菇種植基地的平菇長勢良好。

田壩鎮興旺村平菇種植基地的平菇長勢良好。

初冬時節,走進七星關區田壩鎮興旺村的平菇種植基地,棚內清新的菌香扑鼻而來,一排排菌棒擺放整齊,一簇簇水靈靈的平菇破袋而出,一朵朵鮮嫩飽滿的菌葉長勢喜人,科技特派員聶宗平和他的團隊穿梭在各個棚內查看平菇的生長情況。

聶宗平是一名省級科技特派員,在該平菇基地建設的過程中,他的團隊作為技術支撐積極參與到項目申報、基地選址、設備採購、菌棒生產、出菇管理等工作環節中,並採用新型種植模式提高出菇率,奏響了豐收“致富曲”,為基地的發展注入了強有力的力量。

“在今年平菇生產過程中,我們遇到了高溫,帶來了很大的污染,后來我們經過實驗,改變了菌棒的接種模式,採用單頭套環,竹簽接種,立式培養菌包,減少了感染率。”聶宗平說,在他們的努力下,目前基地種植的平菇出菇率和生長狀態十分可觀。

“目前我們基地種植的平菇有24萬棒,今年產量預計約72萬斤,總產值在150萬元左右,預計我們明年總產值是在450萬元左右,主要銷往重慶、貴陽等省內外城市。”基地負責人李敏開心地說。

工人進行平菇採摘。

工人進行平菇採摘。

據悉,自服務田壩鎮以來,聶宗平團隊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幫助基地實際解決了各種種植難題。在高溫季節採用立式排袋養菌,解決了傳統壘牆容易燒包的問題﹔示范區採用雙層遮陽網和間歇性噴水降溫新技術,取得了一定的降溫效果﹔找到了子實體出現畸形菇以及黃斑病等異常現象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自2019年到田壩鎮提供食用菌技術服務以來,聶宗平帶領自己的團隊通過技術培訓和指導,有力提高了合作社、企業及個體種植戶的市場意識和科技意識,並培養了20多名技術能手,讓食用菌種植戶們從傳統型農民轉變成了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從我們菌種的選材、菌棒的生產,這些技術員們在各個環節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技術支持,現在出菇率比較好,我們真的非常感謝他們。”回想基地發展的不易,李敏滿懷感激地說。

與此同時,白馬山國有林場的天麻種植也迎來了豐收,科技特派員查欽也送技下鄉,為種植戶答疑解惑。

技術人員與種植人員查看平菇長勢。

技術人員與種植人員查看平菇長勢。

“像這種土挖出來,明顯看到天麻發生了腐爛,極有可能是這個窩頭挖得太小了,雨水淹沒造成的,這種情況建議以后起窩頭的時候盡量往高處挪……”在天麻採挖現場,省級科技特派員查欽邊查看天麻生長狀況,邊給種植戶黃訓發講解天麻“生病”的原因。

據悉,黃訓發種植天麻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之前由於經驗不足,缺乏技術指導,加上氣候影響,導致他損失嚴重。2022年,由查欽帶頭組成的科技特派小組為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從選土、選材、育種、病虫害等方面的專業指導。

“之前他們是採用大地育種,后面我們教他們採用天麻袋栽育種技術,不僅緩解天麻連作障礙問題了,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育種效率。”查欽說。

科技特派員與種植戶溝通天麻種植問題。

科技特派員與種植戶溝通天麻種植問題。

在科技特派員和種植戶們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基地種植的天麻終於迎來了豐收,種植戶們臉上洋溢起了幸福的笑容。

“2022年他們對我們進行技術幫扶以后,對我們天麻的育苗、仿野生栽培、收割等進行技術指導,今年算是迎來了大豐收,很感謝這5位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成果,讓我們有信心把天麻種植產業繼續做下去。”黃訓發開心地說,今年自己共種植天麻約400畝,預計產量120噸左右,產值360萬元。

科技特派員與種植戶溝通天麻種植問題。

科技特派員與種植戶溝通天麻種植問題。

近年來,七星關區把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充分激發廣大科技特派員服務熱情和工作活力,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切實提升了農業科技創新支撐水平,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據了解,2023年服務七星關區的科技特派員共69人,其中,省級科技特派員42名,市級科技特派員27名,涉及作物栽培、作物育種、水產養殖、農產品儲藏與加工等多個領域,引進農業新技術111個,推廣示范農業新品種247個,指導服務企業、合作社186家,幫扶農戶563戶,培養技術能手或致富帶頭人242人,領創辦企業3家﹔科技特派員和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實現了“訂單式”需求對接、“菜單式”服務供給,助推鄉村振興。(圖/文 劉娟)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