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市自然資源局經開區分局:守好種好“飯碗田” 耕地保護見成效

今年以來,安順市自然資源局經開區分局在宋旗鎮試點開展“旱改水”“荒坡改良田”的土地整治工作,最近,試點耕地上種植的水稻迎來了首季收獲。
前不久,經開區宋旗鎮新屯村的稻田中,肥沃的土壤經過三個多月的孕育,結出了飽滿金黃的稻穗,經過收割機的脫粒,金黃的稻谷很快堆成了小山。同在宋旗鎮的白果新村,連片的稻田裡,收割機也在忙碌不停。負責人介紹,這些地塊從前都是碎片化的旱地或荒坡,地質差、利用率低,耕種效益低下。
朗乾公司土地整治項目負責人何爾保:“白果村這邊是屬於說旱改水的,旱改水這邊原來的土地啊,就是一小塊一小塊一小塊的,我們集中給它整理成整片連片的水田,新屯那邊是屬於石漠化改造那種,原來它是荒坡,基本上都是荒廢在那邊沒有用。”
今年四月,安順市自然資源局經開區分局立項了“旱改水”和“荒坡改良田”的土地整治項目,並委托朗乾公司組織施工建設。搶工期、抓進度、趕農時,通過耕地機和旋地機對撂荒地的土壤結塊、雜草叢生進行深耕、翻新、除草,運來土壤填鋪,使荒地重獲“新生”。六月下旬,朗乾公司在整治好的地塊上種下了第一季水稻。
朗乾公司土地整治項目負責人何爾保:“今年畝產都可以達到800來斤稻谷的話,三年以后畝產1500斤左右是沒問題的。”
據了解,新屯村和白果新村的土地整治項目完成后,在當地新增了共計約300畝水田。近段時間以來,新增水田生長出的大米已開始售賣,淨米總產量預計15萬斤。曾經沉寂的荒地,經過整治,變成了一塊塊標准的方格田,昔日低效旱田,變身高質水田。
朗乾公司土地整治項目負責人何爾保:“我們公司在這個項目當中,負責連續插秧耕種三年,在這當中就用有機肥不斷提升土壤的品質,保証三年后土壤田地就變成熟田。”
目前,經開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正按照規劃穩步推進,在確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平衡且略有增加的前提下,對分散、零散的耕地進行整合,增加耕地面積。通過改善土地環境和施肥、灌溉等農田基礎建設,實現耕地數量與質量雙提升。
市自然資源局經開區分局資環工作部部長周瀟:“下一步,經開區將繼續挖掘耕地后備資源,將新屯和白果土地整治好的一些經驗和做法推廣到經開區,保質保量做好土地開發和整治項目。我們力爭明年的上半年能夠拿到新增耕地指標,推進土地整治項目落實賬目平衡,保障糧食安全。”(吳倩、趙才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