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高明勇:以何為“貴”,何以成“州”

2023年11月28日14:25 |
小字號

物以稀為貴,人以和為貴,“貴”字當頭的貴州,以何為“貴”?

論面積,看人口,貴州皆不如毗鄰的四川、雲南、廣西、廣東,卻時常引起關注,貴州以何為“貴”?

據傳,當年劉伯溫曾作詩:“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后看,雲貴 勝江南。”傳說真假暫不去考証,僅就字面而言,作為地處西南腹地的內陸省份貴州被認為將要“勝江南”,以何為“貴”?

這個問題,貴州當地人也津津樂道。在貴陽,有人說,天無三日晴,太陽太稀有,所以叫貴陽。也有人驕傲地說,“貴”字嘛,拆開后就是“中一貝”,意思就是說貴州是中國的一個寶貝。還有老百姓調侃說,貴州,就是感覺價格有點貴。

我的台灣朋友陳念萱也不禁發問,貴,是昂貴,還是高貴?作為知名作家、美食家,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她多次進入貴州,遍走九個州市,連續出版數本著作來推介貴州,她認為貴州是一個有“貴氣”的地方。

山地公園,山多為貴

自古以來,關於貴州有兩句名言流傳甚廣,一句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另一句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山地上的中國”——或許這是貴州給外界的第一印象,“塞天皆石,無地不坡”。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在貴州,這句話似乎可以改為:山不在高,多則有靈﹔水不在深,多則有名。於貴州而言,貴之道,在乎多,首要則是山多。

貴州山脈眾多,峰巒疊嶂,山地和丘陵,佔全境總面積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全國惟一沒有平原的省份:東有“一入武陵山勢雄,梵天淨土到黔東”的梵淨山,西面是“烏蒙山連著山外山,月光洒下了響水灘”,北望“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大婁山,橫亙中部的是一望無邊的苗嶺,此外,雷公山、雲台山、黔靈山、福泉山、香爐山、丹霞山……山山相連,起伏連綿。

雲南亦有山,相比之下,貴州的山少了幾分玉龍雪山高聳入雲的蒼茫與明淨,卻多了幾分秀氣與靈性﹔與山水甲天下的廣西相比,貴州也有喀斯特地貌,雖說輸了幾分獨立與陡峭,卻多了那種山外有山,山巒相連的親近感。

貴州的山,在此地“龍場悟道”的“千古第一完人”王陽明來過,感嘆“天下之山聚於雲貴,雲貴之秀萃於斯崖”。(《飛雲崖記》)

貴州的山,被譽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看過,贊嘆“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在上司(今獨山縣)的囤山,他寫下“其囤因而大,四面絕壁,惟西北有脊通級而上,路必環旋於下峽,故為天險。”

貴州的山,日本著名人類學家鳥居龍藏走過,“途中眺望四周,崇山峻嶺,峰巒疊翠,組成數列山脈,其走向均由南向北延伸。……費力地翻過一座山后,向前展望,依舊有數座山峰重疊於眼前,無邊無際延綿不絕。”

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在貴州,一切故事都是圍繞“山”展開的。

有山就有水。貴州境內沒有大江大河,卻河網密布,水系發達,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交錯,河流順依地勢,自西分流,分別向北、向東、向南。苗嶺為界,以北有烏江、清水江、牛欄江、赤水河、洪州河、舞陽河等,以南則是南盤江、北盤江、都柳江、紅水河、打狗河等。尤其是都柳江、清水江兩岸,峒族、苗族居民順水而行,依水而居,建筑依山傍水,鱗次櫛比,別具風情。

在貴州,有從容流動的水,如清水江﹔有快速飛躍的水,如黃果樹瀑布﹔有慢得幾乎可以忽略時間的水,如大山內部的溶洞﹔有蒸發的水,落在苗寨吊腳樓上的細雨,洋洋洒洒,如煙似霧﹔有升騰的水,山谷內彌漫的霧氣,絲絲縷縷,如夢如幻﹔有刺骨的水,跌宕在山澗的溪流﹔有飽含溫度的水,散落在山間的溫泉,“氣浮蘭芳滿,色漲桃花然”。

還有如痴如醉的水,一條赤水河,被稱作“中國最香醇的一條河流”,兩岸酒廠密布,河谷醬香彌漫,創造了多少名酒品牌。直到今天,赤水河仍然是長江上游唯一沒有修建水電站的支流。多酒的貴州,當然要拜這山山水水所賜。

山水多,景觀自然也多,霧鎖山頭,秋水碧天,飛瀑躍處,更是一寸秋波,千斛明珠,隨處皆景。驀然回首,儼然一幅千裡江山圖:以大山為畫布,以河流為水彩,歲月不居,四季輪回,一幕幕多彩畫面不斷切換,不斷上新。

綠水青山,山生萬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山作床,山野之中,水澗之旁,草多,花多,樹多,林多,貴州的美食自然隨之而多。聽說我來貴州,朋友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酸湯魚”。的確,酸與辣,是貴州菜的主基調,這也是“火塘文化”的一種呈現。

有人說,黔菜就是酸與辣的綜合體,食材多樣,工序亦東南西北各自有別,然今日的貴州菜,主旋律就是黔南的酸加上黔北的鹵辣。也是,不管是冷水魚,還是牛羊肉,佐以草木之香,或煮或烤,皆為美味。

當地朋友則調侃說,貴州菜是美食界的“泥石流”,比如折耳根,有清熱潤肺止咳之效,很多人未必能適應,再如,豆豉/豆豉耙,糟辣椒,簡直是貴州人的最愛。還有獨特的牛癟、羊癟,分干、濕兩種,就像老北京的豆汁一樣,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品嘗一下。特色美食,要的就是與眾不同。

在貴州,草木之間,從地下的根,到地上的干,從干上的枝,到枝上的葉,從葉上的花,到花上的果,都可入藥,“夜郎無閑草,黔地多良藥”。作為中國四大中藥材產區之一,據載,貴州全省有藥用植物 4419 種、藥用動物 301 種,天麻、杜仲、黃連、吳茱萸、石斛被稱作“貴州五大名藥”。

有山有水就有橋。“世界大橋看中國,中國大橋看貴州”。大橋,不僅僅是大山與大山之間的聯系紐帶,也是貴州與世界對話的通途。在交通不便的年代,綠水青山被視為窮山惡水,來往行人需要跋山涉水﹔當“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四方游客可以臨水登山﹔當橋梁遍布,在“地球裂縫”上建世界級大橋不再是新聞的時候,綠水青山就是名山勝水,可以在慢時光裡感受山高水長。

有山也容易多礦。貴州是屬於“家裡有礦”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錳礦、重晶石、汞礦、化肥用砂岩、磚瓦用砂岩,位居全國第一,煤礦排名全國第四,金礦排名全國第十。

在貴州,有山,也意味著有寨,苗寨、侗寨、瑤寨,依山而建,面水而居。

寨子裡是嘹亮的歌聲,是曼妙的舞姿,是迎賓入寨時的“十二道攔路酒”,是與 客狂歡的“高山流水”,是世世代代在山林中穿行的族人,生活在儀式裡,生活在真實裡,生活在意義裡。

有山,當然還要有寺,如梵靜山之承恩寺。山勢雄偉,坡陡谷深,登高望遠,雲霧繚繞,林海茫茫,山花片片,紅雲金頂,古佛道場,佛光雲海,氣象萬千。

就像西江千戶苗寨拾級而上的苗族姑娘一樣,佩戴銀飾,以大為美,以多為美,以重為美。確實,山多水多景觀多,草多木多美食多,礦多藥多好酒多,橋多寺多寨子多,“多”成其美,“多”成其貴。

多彩貴州,以彩為州

如果說山多是貴州的底色,那麼,彩色,則是貴州的本色。

貴州是綠色的。那種綠,從北到南,從東向西,蔥蘢蔥翠,鋪天蓋地,層次分明,俯仰皆是,淡妝濃抹,砌紅堆綠,輔以氤氳彌漫,清風明月,更是綠出了幾分仙氣裊裊,嬌艷欲滴。

貴州是藍色的。在“地球上的藍寶石”荔波,仿若童話夢境,一步一景,景景生輝,移步換景,景景傳情。古橋潭水幽幽,古木苔蘚跡留,古道寂然靜候,默默頷首,別有一縷鄉愁。

貴州是紅色的。當旅客乘坐飛機,在龍洞堡機場起飛或騰空,著名的“紅飄帶”映入眼帘,像無數面旗幟匯聚而來,扎染成帶,貴州,是紅軍長征時活動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的省份。

貴州是金色的。作家梁衡來到貴州時,參觀一個地質博物館,才知道原來地球是由 112 顆“金釘子”縫補連綴而成的。中國有 11 顆,最后一顆在貴州。1965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借用“金釘子”一詞來命名地球不同年代的岩層。

貴州是灰色的。安順屯堡之內的明城牆,古箭樓,講述著另一個獨特的故事,故事裡有石頭城,也有四合院,有中原,也有江南。

貴州是白色的。冬季可以到貴州來滑雪,在南方滑雪,在冷暖氣流交匯的低緯度貴州滑雪,是與東北雪鄉迥異到的另一種風情。

貴州是無色的。在王陽明“心學”的誕生地修文,自然無法忽視他的“看花論”。王陽明曾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

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看花與否,決定顏色幾何”,在貴州談論顏色,又多了幾分禪意。

在貴州,大山是彩色的,樹木是彩色的,河流是彩色的,服飾是彩色的,臉龐上洋溢的熱情也是彩色的。

貴之道,在乎多﹔州之道,在乎彩。多種色彩匯聚,讓“貴州”深深潛入彩色之中。有自然之彩,有人文之彩,有生活之彩,有歷史之彩,有神秘之彩,有科技之彩,有思想之彩,有休閑之彩。彩色,意味著豐富,意味著多元,意味著張揚,意味著包容,意味著內涵雋永,意味著活力四射。

從貴州大山走出來的著名策劃人王志綱,為“山地公園”的家鄉定位是“咫尺神秘,稀奇古怪”。在他眼裡,“咫尺神秘”容易理解,近在咫尺,卻“不識貴州真面目”。“稀奇古怪”,沒見過的山川地貌就是“稀”,說不清的風物習俗就是“奇”,悠遠神秘的民族風情就是“古”,沒吃過的美食就是“怪”。

“稀奇古怪”是一種彩色,“激情四射”也是一種彩色。榕江“村超”火爆出圈,煙火氣,接地氣,熱烈與歡樂,狂歡與笑聲,在日常生活中孕育娛樂精神,未嘗不是貴州的活力之彩。

九多九彩,自然貴州

朋友說,凡來貴州,皆為“貴”客。我說,凡來貴州,皆為“歸”客。一字之別,區別在心態。客人再尊貴,依然是客,在自然之中悠閑半日,“此心安處是吾鄉”。

貴州有“九多”,有“九彩”,至少有“九”,又不止有“九”,“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素問·三部九侯論》)

多彩貴州,是一個天然自然之境,是一個自然而然之所,是一個心有所歸之處,是一個所至如歸之堂。

置身貴州的自然山水,這是一個有場景感,還有氛圍感,更有價值感的地方。

場景感是空間構成,氛圍感是人文浸潤,價值感是心有所悟。這裡,不一定是理想的生活,卻隱藏著生活的理想。

臨去貴州前,我問陳念萱,何為“貴氣”?

她不假思索,在貴州,敬重信仰,心有虔敬,生活才能真自在,而真自在的人,人品自然高貴典雅。急躁的現代人,缺少敬畏之心,往往無法自在,“貴氣”也成了奢侈品。

我想,有機會可以多去貴州,在這個“以多為貴,以彩為州”的世界裡,嘗試做一個現代社會的精神貴族,看看這“貴山貴水”,品品這“貴酒貴茶”。

(作者系政邦智庫理事長)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