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畢節的星光(我與一座城)

傅立勇
2023年11月27日08: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城市像什麼?我童年時有這樣的感受,城市就像夜空中閃爍的星星,燦爛、神秘,孕育著幸福和希望。

畢節城便是我心目中那顆光彩熠熠的“星”。上小學時,父親常常對我說,這學期如果考得好,就帶你到城裡大爺家去耍。大爺是我爺爺的堂兄,家住畢節城裡一個叫“水巷子”的地方。那時候,進畢節城要走二十多裡的山路,體弱多病的我,難免會有些吃不消,但大爺家裡明晃晃的電燈、白花花的米飯、香噴噴的炒肉,還有畢節城裡花兩角錢就能買到的一大把的水果糖,都對我有極大的誘惑力。因而盡管腳上常常走出水泡,我也依然憧憬著進城,興致不減。

后來,我考取了貴州省畢節師范學校,到了畢節去讀書。我常在課余時間登上學校旁邊的虎踞山頂,像欣賞一部厚厚的典籍那樣,細心打量著畢節城裡那些長長短短的街巷、高高矮矮的屋舍。周末,我會約上三五個要好的同學,在大街小巷裡漫無目的地溜達、游玩,累了疲了的話,就掏兩角錢,到人民劇場去看一場電影。

曾記得,那時畢節城裡最寬敞的地方,莫過於清畢路、威寧路,七八米寬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擠滿了卡車、拖拉機、自行車,偶爾還會冒出一輛機關使用的綠殼吉普﹔最繁華的地方,莫過於南關橋,周圍有五金公司、百貨大樓、新華書店等建筑﹔最有煙火氣的地方,則在新街、馬家巷和太平橋一帶,常用的生活物資、地方小吃,都能在那裡尋到,時而還有叫賣聲從幽深的小巷傳來,那句悠揚而沙啞的“炒米糖——開——水——”,至今還在老畢節人的耳畔回響。

我在畢節城裡度過了三年美好的求學時光,畢業后,分配到老家附近的一所小學裡工作。但是,畢節的星光仍然不時閃爍在我的腦海裡,激勵我在工作之余堅持讀書、筆耕不輟。后來,畢節市委宣傳部創辦《畢節晚報》,我成了一名報紙編輯。也是在那個時候,國家加大對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幫扶力度,畢節城沐光以滋、吸露以潤,漸漸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緣於職業的敏感,我的視聽神經每一刻都在與畢節的發展變化同頻共振。看著當時被叫作“摩天大樓”的電信公司辦公樓在威寧路拔地而起,看著麻園路、洪山路、天河路如巨龍般往城郊延伸,看著夜晚街頭昏暗的路燈變成了五彩斑斕的虹霓,看著城周原來光禿禿的文筆山、紗帽山、虎踞山、鵝頂山披上了綠裝,看著從響水灘奔瀉而下的河水在城區梯式水壩下形成的一道道瀑布……我不禁心潮澎湃,採編了不少反映畢節城市建設發展的文稿。2003年,由我所在的報社牽頭,組織了一次“畢節新八景”評選活動。活動歷時半年,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最后評選出“南橋虹霓”等畢節“新八景”。這次活動,也讓我深切感受到了畢節人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

2013年,畢節飛雄機場通航。隨后,畢節主城區至市轄縣全部修通高速公路,成貴快鐵畢節段也終於通車,畢節由此去掉了千百年來“邊遠”“閉塞”的標簽。現在,從畢節到首都北京,航班直達大興國際機場,僅需兩個半小時。畢節城裡的發展也日新月異,金海湖新區“產城一體、校城一體、港城一體、景城一體”,湖在城中,樓隱園中,“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像極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商業街區紅紅火火,熱鬧異常,匯聚了畢節的各色美食,水八碗、夜郎湯鍋、天麻燉土雞等地方名菜,讓多少遠客嘉賓大快朵頤,流連忘返。

我在畢節城裡生活了三十多年,一路一巷、一園一林、一樓一閣的變化,都在我的腦海裡烙下了印記。我先后搬過三次家,最后在畢節城的南部新區裡按揭了一套新房。站在三十層的新房陽台上,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碧陽湖恰似一條臥伏的巨龍,波光粼粼,綠染堤岸﹔湖心有島,名曰白鷺,看上去卻像高高昂起的龍頭,島上林木蔥郁,參差錯落,常見潔白如雪的鳥兒在枝頭振翅欲飛、追逐嬉戲。晨練於湖畔步道,一路清風開懷,綠水洗心,柳絲撩人,無處不是清新雋永的景致。每逢節假日,當夜幕降臨之時,巨大的音樂噴泉就會閃亮登場——伴著歡快的旋律、夢幻的燈光,原本平靜的湖面忽然變得靈動起來,噴泉或如嫩筍列出,或如仙女散花,或如青煙含霞,或如玉龍垂飲……千姿百態,光影生輝,猶如在水面上升起一片片燦爛的星雲,向游人們展示著畢節的驕傲和榮光。

這些年來,畢節的變化發展令人驚喜。在鐵匠街斑駁滄桑的古城牆邊,在碧陽大道鱗次櫛比的高樓間,在南山體育公園密密麻麻的健身人群中,在《想我就到畢節來》的動人歌聲裡,我都能感受到一縷縷暖心的曦光在這座城市裡飛舞、浸染和跳蕩……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7日 第 19 版)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