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市義龍新市民第二小學: 描繪最美“童”心圓
初冬時節,蔚藍的天空飄蕩著朵朵白雲,陽光暖暖地照在校園裡的運動場上。幾十名身著紅色練功服的學生,在教練的指導下,伸展著矯健的身姿,一招一式苦練武術,猶如一簇簇跳動的火紅三角梅,在藍天綠地間絢爛綻放。運動場的另一角,學生們隨著有節奏的民族音樂,正在練習民族竹竿舞,不時響起歡樂的笑聲。
新市民第二小學位於興義市義龍新區木隴街道辦事處廣場南側,背靠步馬鬆林,寬闊的東峰林大道穿社區而過。學校環境優雅,空氣清新,全校學生1137人,來自黔西南州晴隆、望謨、冊亨、義龍四個縣(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學生。有漢族、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等12個民族,少數民族學生佔總人數的66.8%,是一所各民族學生匯聚的大家庭。先后榮獲省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學校”,省級“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州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示范單位”等稱號。
“我們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抓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特別注重教師的師德教育。”學校黨支部副書記代吉洪說。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對學生起著思想啟蒙,指導和引領作用。新市民二小把教師的師德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經常選派教師到寧波等地學習交流,邀請省內外名師工作室來校進行專題培訓和實踐指導。加強教師思想政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到教育教學中,更好地對學生培根鑄魂、啟智增慧。
“學校注重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孩子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副校長王克安介紹。
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是有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學校從大處著想、小處著手,注重日常教育中愛國主義思想的浸潤,將愛國主義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生活動中。建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館,經常組織師生參觀,成為全校師生思想引領、文化傳承、厚植愛國情懷的教育基地。在教育教學中採用生動的模式,挖掘教材中愛國主義內容,在輕鬆有趣的課堂氛圍中自然引入,潤物細無聲地把愛國主義思想的種子播種在學生心田。
“我們班主任老師非常關心我,經常到家裡來看我,像大姐姐一樣給我講故事,鼓勵我努力學習,長大成為有用的人。”五年級的苗族女學生胡小東心懷感激地說。
關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新市民二小的教師們深知,面對學校學生,肩上的責任不僅是教書育人,更是向學生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培育他們對人生的憧憬,養成自立能力,提高學習激情和自信心,快樂健康成長。
於是,班主任們經常家訪,成了常態。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建立一學生一檔案,自覺地擔任學生的家長或哥哥姐姐,採取結對幫扶措施,傾聽學生的心聲,給學生過生日等,讓學生感受到愛心和關懷。學校黨員組成“教學先鋒隊”,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扶教學。學生在老師的關愛中體會到了溫暖,從老師那裡汲取了力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裡有一條菜青虫,把它捉下來!”
“菜地裡有好多雜草,快來除草!”
一群孩子在實驗地裡興致勃勃地勞動著,歡快的小臉上挂滿了汗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興趣和特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使學校成為學生愉快而有趣的生活學習樂園。新市民二小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建了武術、民族舞蹈、書法、射箭等17個社團,鼓勵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全校1137名學生全部參加。
通過社團活動,引導學生多參與、多練習、多思考,從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無限魅力。放飛思維,陶冶性情,讓各民族學生在共同的愛好中凝結在一起,促進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成為相互關心、相互關愛的兄弟姐妹。
“學校以‘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辦學理念,立足仁和之道,培養尚美之心,描繪最美童心圓,推動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努力建成為‘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美好家園。”新市民第二小學校長劉開斌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