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七星關區視窗

3年,19公裡!2300余人受益

2023年08月30日10:47 |
小字號

烈日當空,迎山而上,頂著初秋依舊炙熱的陽光,筆者來到生機鎮生機社區和聯合社區,探尋孫家堰天渠的蹤跡。

荊棘密布,雜草叢生,山林遮蓋了孫家堰天渠的原貌,卻遮不住其歷史功績。

斷絕吃煤洞水的歷史

劉新釗是一名80歲的老黨員,作為土生土長的生機人,他親歷了生機鎮的發展和變化。

尤其是孫家堰天渠修通后,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讓他至今都還在極力宣揚老一輩人戰天斗地的修渠歷史。

“生機公社山連山,遠望河水喊口干﹔缸中沒有三碗水,既缺吃來又少穿。”為改變吃水難的歷史面貌,勤勞的生機人民,不畏艱險,艱苦奮斗,鑿山飲水,引來甘泉,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生機人民。

其中,孫家堰天渠的修建,徹底改變了聯合社區吃煤洞水的窘境。

“1964年以前,我們聯合社區吃的是煤洞水,煤洞水含有重金屬、有毒化合物,喝了以后對人畜健康有極大的影響。”劉新釗說,為了有健康的水喝、有健康的水用,聯合社區群眾在生機鎮修建溝渠的浪潮推動下,積極主動組織修渠。孫家堰天渠從1964年開始修筑,最終於1966年建成通水,引來了一方清泉。

咬牙克服一切困難

劉新釗介紹,溝渠的修建過程極為辛苦,沒有先進的機器設備,全靠人民群眾肩挑背馱,工具就是鋼钎、二錘、鏨子,人們一錘一錘地在山崖上鑿。

沒有可口的飯菜,就煮著土豆和干炒黃豆,也是一餐﹔沒有鞋穿,草鞋、光腳板﹔天寒地凍中,喊著號子、唱著紅歌,提神打氣接著干……

當時,劉新釗還在讀初中,他的二哥劉清平就參與了孫家堰天渠的修建。周末不上學的日子,他也跟著二哥去修渠。至今,那些頂著烈日、光著腳板、流著大汗、揮著錘子、喊著號子的景象,劉新釗仍記憶猶新。

“1966年通水的那天,老老少少沿渠歡呼,高舉著雙手大喊:‘水來咯!水來咯!’至此,聯合社區群眾喝上了干淨水,健康水。”劉新釗說。

安全飲水流進家家戶戶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孫家堰天渠位於生機鎮生機社區和聯合社區,起點在生機社區銀廠溝水庫,終點在聯合社區集中組。主渠長8公裡,總長19公裡,灌溉面積1100畝,受益群眾2300余人。

溝渠建成通水后,沿渠還修建了水電站,利用落差發電,解決了群眾的用電問題。劉新釗介紹,同時由於有了水和電,當時聯合社區還自發組織開墾了700余畝良田,用於發展水稻種植,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群眾也吃上了白米飯。

近年來七星關區大力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實現了“農村飲水全覆蓋、穩定水源組組有、自來水戶戶通”的總體目標,安全飲水流進了家家戶戶。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孫家堰天渠也慢慢結束了使命,退出了歷史舞台,但那段同舟共濟修渠的故事,卻永遠留在了當地群眾的心中,並繼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生機人民自強不息、奮斗前行。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