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瓮安視窗

瓮安:不斷提升易地扶貧安置社區治理水平

2023年03月22日09:53 |
小字號

近年來,瓮安縣聚焦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融入等問題,強化黨建引領,持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治理體系,顯著提高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瓮安縣按照易地扶貧搬遷“機構不撤、隊伍不散、力量隻增不減”的要求,進一步充實易地扶貧搬遷服務力量,全縣為易地扶貧搬遷高質量服務人數達167人。其中7個安置點社區干部配備49名,按照“1+2+N”模式,選派7支鄉村振興工作隊共26人。將黨員隊伍建設作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搬遷入住以來,發展黨員26名,優化調整社區黨組織3個,由鄉鎮(街道)統籌,以社區為單位,實現175名搬遷黨員培訓全覆蓋。

瓮安縣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為載體,依托“1+N”結對幫扶、群團志願服務隊等開展政策宣傳、穩崗就業、衛生保潔、義務支教、節日慰問、困難救助、心理咨詢、健康義診等志願服務活動,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整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綜治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的功能、陣地、隊伍,搭建黨建引領“三中心合一”治理平台,結合“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社會治理機制,成立“五人治理小組”,實現“資源整合、力量聚合、信息匯合、工作配合、機制融合”,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安置點治理工作格局。

通過完善群眾議事會,充分調動了老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採取有事“說一說”、居務“議一議”、好事“比一比”、丑事“晒一晒”,促進家風、民風更加文明和諧。圍繞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群眾自治主體意識淡薄、物業收費困難等問題,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探索“社區黨組織+物業服務+業委會”的治理模式,賦能新型社區治理,引導搬遷群眾由“農民”向“市民”轉變。

通過組建社辦企業、門面出租、超市經營、入股分紅、土地營運、停車場經營等方式因地制宜發展社區集體經濟,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6個,社辦企業1個,盤活社區資源資產。將環境衛生、樓道管理、公共設施管理、房屋裝修等寫入社區公約,形成日常生活准則,把社區公約變為小區居民的自覺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各安置點大力開展“感黨恩”“志智雙扶”教育活動,引導群眾享黨福、感黨恩、跟黨走。動員共青團、婦聯、工會等群團組織,在各安置點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積極推動“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通過引導搬遷群眾積極參與文藝演出活動,編排以黨的方針政策、社區生活為主題的小品、快板、山歌等文藝節目,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截至目前,組織“瓮水長歌鄉村行”演出進社區巡回展演60余場次,組織搬遷群眾開展和參與文體活動30余場次,增強群眾社區歸屬感和認同感。(瓮安縣人民政府網)

(責編:敖嘉鈺(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