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方:春播正當時,有機肥成“新寵”

春種一斗籽,秋收萬擔糧。當前,貴州省大方縣各鄉鎮都進入春耕生產的大忙季節,但以往春耕春播中大把撒施化肥的“舊模式”不見了,有機肥、農家肥成為種植戶的“新寵”。
3月16日,貴州省大方縣馬場鎮橋上村蔬菜大棚基地負責人孟陽奎用有機肥制作營養土。楊娟攝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在大方縣馬場鎮橋上村蔬菜大棚基地裡,基地負責人孟陽奎將一袋袋“有機肥”與土壤攪拌均勻后制成營養土,工人們就用營養土育黃瓜苗。在旁邊的幾個蔬菜大棚裡,上個月剛育的茄子苗已經冒出了新芽。孟陽奎說:“前段時間到有機肥廠拉了10噸有機肥,除了用在育苗上,后期還將用於大棚蔬菜的施肥,既能保水保肥又能讓土壤鬆軟。基地的483個大棚主要種植茄子、黃瓜、辣椒等,用有機肥種出來的農產品產量高、口感好,葉綠素含量也很高,主要銷往廣州、重慶、成都等地,深受消費者青睞。”
3月16日,貴州省大方縣馬場鎮橋上村蔬菜大棚基地工人在培育黃瓜苗。楊娟攝
在馬場鎮道班社區的貴州萬眾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大量的有機肥冒著熱氣從傳送帶上飛瀉而下,制肥、包裝、裝卸,機器轟鳴,工人們加班加點,緊張有序地生產春耕春播所需的有機肥料,確保春耕春播不誤農時。公司負責人陳純介紹,公司於2022年2月正式投產以來,產品供不應求。兩三年前很少有人使用有機肥,隨著人們對有機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種植戶開始嘗試使用有機肥,逐漸將有機肥代替了化肥。當時選擇做有機肥生產,是看到周邊有很多養牛育肥育種場能夠提供足夠的原材料。有機肥的生產既能把牛的糞便利用起來,改善環境,延長產業發展鏈條,又能為本地種植戶提供有機農用肥,助力春耕春播,還能吸納當地群眾到廠裡務工,促進群眾增收,最主要的是有機肥有很大市場空間。
3月16日,貴州省大方縣馬場鎮橋上村用有機肥育的茄子苗冒出嫩芽。楊娟攝
嘗到有機肥甜頭的對江鎮安興村聖女果種植基地管理人員陶天明說:“去年使用有機肥后,我們栽種的聖女果獲得豐收,遠銷廣東、上海、東莞、深圳等地,反響不錯,一季聖女果收入480多萬元。今年我們又從貴州萬眾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購進了100噸有機肥,確保種出綠色無污染的蔬菜。”
3月20日,貴州省大方縣馬場鎮道班社區有機肥廠制作有機肥。楊娟攝
如今,在大方縣,越來越多的種植戶已經開始科學使用有機肥,每到備耕春播季節都能看到種植基地和田間地頭堆滿了有機肥和農家肥。近年來,大方縣大力推行綠色種養循環,提升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倡生態循環、節本增效,提高耕地土壤質量,改善土壤結構,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生態循環發展。(楊娟、李丹、鄭永揚、鄭春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