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鬃苗族鄉龍台村的“華麗轉身”

馬鬃苗族鄉龍台村是一個苗族聚居村,十年前,龍台村是一個貧窮落后的村。十年來,龍台村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挖掘刺繡技藝、發展鄉村旅游等措施,蛻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和諧村”。
走進龍台村,隨處可見獨具苗族特色的小樓,寬敞、干淨的通村通組公路四通八達,村民們說說笑笑,互相幫忙,孩子們結伴同行,嬉鬧玩耍,到處都是和諧、美麗的景象。
十年前的龍台村,是個典型的“落后村”,基礎設施差,生產生活都僅靠挖煤、種庄稼維持生計,當時全村最繁華的“苗族風情街”隻有10多戶人家。
2014年,龍台村圍繞縣委、縣政府貫徹落實黨和國家脫貧攻堅等政策資源,積極啟動修路工程,隨后開始修建飲水工程、安裝電網、危房改造,還結合本村實際發展鄉村旅游、農業產業和苗族刺繡等,讓該村村民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
2017年,村民楊書發開始發展鄉村旅館,現有17個床位,2022年共住了16個重慶客人,每年鄉村旅館總收入有3萬元左右。“這十年變化真大啊,路修好了,家中水電網也安好了,我們才有條件開鄉村旅館。”楊書發高興地說。
據了解,龍台村現有鄉村旅館30家,2021年鄉村旅游綜合收入80多萬元。2022年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綜合收入120余萬元。
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龍台村的苗繡制作也成為村裡婦女的主要收入來源。2017年,龍台村組織成立了苗族藝紡服飾有限公司,繡品不僅在國內暢銷,還遠銷國外。
路通了,環境好了,龍台村村民致富道路越走越寬。村民李仕德想發展中藥材種植,村黨支部就大力支持。如今在他10余畝的基地裡,種植了重樓、黃精、冰球子等中藥材。
“冰球子的收入一年基本上是十萬元以上,根本不愁賣,甚至不夠賣,都是對方自己上門來收購,我們幾乎不用操心。”李仕德高興地說道。
昔日的貧窮已不復存在,村民們都富起來了。如今,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3萬元,90%以上的村民家裡都買了小車。苗族風情街的住戶已增至80余戶。如今的龍台村村民不僅講文明、守法律,有困難還互相幫助,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
2016年,龍台村被評為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2017年被國家民委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龍台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榮譽稱號。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以刺繡、蠟染、特色民宿為抓手,傳承和發展苗族文化,促進傳統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走出一條‘產業融合’增收致富的新路。”對於龍台村的發展,駐村第一書記張瑤瑤信心滿滿。(桐梓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