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鬆桃:“黨建+鄉村治理”模式解鎖鄉村治理新“密碼”

2022年11月15日09:49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遠山含黛、河水縈繞,一棟棟白牆黛瓦的小房子錯落有致,一條條通組路延伸至每家每戶,這是鬆桃自治縣瓦溪鄉爐坪村。  

近年來,爐坪村黨建引領堅強有力,產業帶動強村富民,多元治理深入人心,文化潤澤春風化雨,美美與共點“靚”鄉村,有效解鎖鄉村治理新“密碼”。

“支部管村”,夯牢基層治理根基

比拼式管理有亮度。堅持“黨建引領、支部管村”,抓住黨員隊伍管理牢牢不放,設置黨員功勞簿、按照黨員積分制,讓全體黨員每月晾晒比拼、爭當先鋒。同時,通過每月“黨員活動日”及志願服務專項行動,打造一支“黨員+團員+青年+組長+網格員”的40余人次服務隊伍,開展掃地抹屋、志願插秧、中秋送暖等一系列志願服務14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定責式”管理有辣度。按照組織生活會評議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設崗、以人定崗、以崗定責”原則,將黨員設崗定責,上崗履責,26名黨員主動認領職責,完成事項30余件,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困難3個,激發干事創業決心。

“關懷式”管理有溫度。黨支部健全走訪慰問制度,利用重大節日,傳統佳節期間集中走訪慰問、對老黨員進行看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引導老黨員發揮余熱,為爐坪村發展貢獻力量。

“產業富村”,提升鄉村自治能力

組織引領促發展。強化組織帶動,緊緊圍繞資源稟賦,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發揮村黨支部書記抓黨建促產業振興第一責任人作用,圍繞“地裡有煙,山上有茶”的發展思路,發展烤煙300畝、油茶300畝,通過“村黨支部+強村富民公司+村級專業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積極引導黨員帶頭動員群眾,盤活閑置土地,發放勞務費用20余萬元,實現村集體收入達5萬元以上。

村規民約強自治。依托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級充分發揮黨員、村級能人力量,挖掘志願者資源,培育春暉團體組織,推進團體組織化、組織公益化,進一步鞏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行為規范,增強村規民約自治性。

人才培育揚優勢。充分發揮春暉力量,以“親情、鄉情、友情”為紐帶,積極號召鼓勵引回年輕有能力的大學畢業生、致富能手、鄉賢人士、退役軍人參與村務管理,將3名致富能手納入“村兩委”班子,引進4名烤煙大戶參與村級產業管理,為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多元治村”,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構建網格治理體系。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平台,結合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八個一”工作法等,推進“村黨組織+黨員先鋒+網格員+團員+志願者”網格建設,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所難、所急,真正實現“以人織網,按格管事”,讓“小網格”成為鄉村治理的“小單位”,在矛盾化解、困難幫扶中釋放“大能量”。

形成示范治理氛圍。該村利用村級紅黑榜,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系列評比活動,通過樹立榜樣,發揮典型力量,讓榜樣力量蔚然成風。

打造四治融合平台。堅持四治相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治理體系,成立道德講堂,開展普法進鄉村活動3次,明確“一約四會”機制,通過四議兩公開,保障群眾依法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同時,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群眾自願”原則,在全村鼓勵群眾房前屋后開展“平安視頻”監控設備安裝,構建起與“天網工程”“雪亮工程”並行的第三張網。

“文化興村”,打造精神文明家園

春暉文化興村。2017年,爐坪村成立春暉社,建立春暉群1個,依托線上+線下平台,引導爐春暉人士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來,積極打造“春暉+助學”模式,凝聚發展共識,營造春暉人士反哺家鄉濃厚氛圍。

陣地文化興村。以培育鄉風文明為著力點,堅持塑形和鑄魂並重,把文化貫徹美麗村落的全過程。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美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機結合,建設村黨群服務中心1個、圖書閱覽室1個、打造村級廣場3個,以陣地建設聚民心。同時,通過繪制文化展板、播放文藝廣播,以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潤澤群眾精神世界。今年以來,通過村級陣地舉辦群眾性文化活動5場次,引導廣大村民踴躍投身到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道德文化興村。堅持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凝聚黨員、志願者、群眾力量,大力推進新村風建設,村“兩委”成員攜手駐村工作隊伍,利用群眾會、黨員大會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推進破陋習樹新風活動,宣揚“尊老愛幼、互助幫扶”優良鄉風。

爐坪村這幅美麗鄉村畫卷的背后,是鬆桃自治縣開展鄉村治理的縮影。近年來,鬆桃堅持“黨建+鄉村治理”模式,多措並舉,打開鄉村治理新局面,有效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胡偉、楊雅迪)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