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智慧化解難題、促服務

近年來,貴州省環境監控中心以“建、管、用”為根本遵循,著力提升自動監控監管能力,建成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通過嚴厲打擊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規范自動監測設備運行,為生態環境部門非現場執法和精准執法、排污單位科學指導生產設施和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提供了依據,初步實現了科學治污、精准治污。
構建智能監控體系,破解監管難題
過去,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因設備復雜、數據真實有效性存疑、時效性強無法回溯、違法証據發現難、固定難等因素導致監管難、應用難。
為破解難題,2021年,由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平台、智能監控儀、視頻攝像頭、門禁系統等組成的智慧化的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成,監管模式由傳統的現場檢查提升為集樣品採集、自動監測數據分析過程、自動監測設備參數、自動監測站房人員進出及站房內人員活動情況為一體的遠程智慧化監管。
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調度指揮大廳。
以智能監控儀為監控切入點,直接上傳排放數據、設備參數、設備狀態,有效杜絕了篡改參數、虛報維護等作假手段。結合智慧門禁和監控攝像頭,當違法行為發生時,形成由異常數據、監測儀器參數、運行狀態、人員進出情況、人員操作視頻等信息組成的完整証據鏈並實時報警。
依托智能監控體系匯聚的大數據,開展異常數據分析、報警、通報,建立排污單位超標異常數據報警處理機制。借助系統平台監控分析結果,系統實時推送報警信息,出現報警信息后,由省級部門統一指揮,屬地部門現場核實,初步形成了“互聯網+統一指揮+綜合執法”的非現場監管模式。
目前,全省累計安裝自動監測設備的排污單位1512家,站點共2175個,自動監測設備8440台(套),主要監控因子廢水為COD、氨氮、總磷,廢氣為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實現全省重點監管排污單位自動監控“全覆蓋”。
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向各級生態環境局發出超標報警信息33467條,自動監控異常報警信息88519條。自2019年以來,共查處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測設備違法行為100多起,涉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嚴重違法案件30起,共處罰款425.5萬元。
智慧化監管促進智慧化服務
依托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智慧化監管和智慧化服務正在逐步實現,生態環境部門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雙提升”。
目前,已安裝自動監測設備並聯網傳輸的排污單位,在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平台上均開設有賬號,實行一企一賬號原則。一方面解決了排污單位查看自動監測數據不便的問題,排污單位人員可在電腦端查看本企業自動監測數據,不必再到自動監測站房查看就能知曉,便於其實時掌握污染物的排放情況,適時調整自身的生產工藝,進而實現達標排放和控制成本的多重效益﹔另一方面實現了信息化辦公,解決了以往紙質版信息逐級上報生態環境部門的境況,排污單位的信息變動情況、生產運行情況、設備故障情況等,可通過平台實現“三級”同時報送,節約了企業的時間、人力和金錢成本。
智能監控人員操作視頻截圖。
為提升自動監測設備的運維管理水平,貴州省環境監控中心建成貴州省污染源培訓網站,提供自動監測設備運維管理線上培訓。截至目前,共培訓約500名運維人員,極大提升了自動監測設備運維管理能力。同時網站提供咨詢、留言板塊,排污企業、第三方運營公司、運維人員、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之間可進行業務交流和業務咨詢。
執法人員現場檢查。
同時,在全省重點排污單位施行自動監測設備“運維三制”(運維電子台賬制、運維承諾制、運維方案報備制),規范排污單位和運維服務商的運維行為。通過運維承諾制、運維方案報備制強化運維服務商責任意識,提升運維質量。利用信息化技術施行電子台賬制,將台賬信息與智能監控上傳信息相結合,一方面變單一運維結果監管為“運維過程+運維結果”監管,查找數據異常、數據超標、數據缺失的原因,初步判斷是否因設備質量、因運維水平或因人為干擾問題導致,推動精准執法和非現場監管工作。另一方面排污單位和運維服務商能隨時清楚掌握運維工程師運維質量,幫助其節省了時間和管理成本。
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成以來,被中國環境報社主辦的2021年全國環境互聯網會議評選為2021年度智慧環保創新十大案例,被貴州省委網信委評選為2021年貴州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工作實績突出的優秀案例。(圖/文 貴州省生態環境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