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印江視窗>>頭條

十年奮進譜華章 邛江揚帆展新顏

2022年09月30日17:00 |
小字號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十年,是一個跨越歷史的維度,十年,是一段砥礪奮進的歷程。伴隨著奔涌不息的滔滔邛江,印江自治縣走過了極不平凡的十年。

十年回眸,滄桑巨變。展開十年來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印江改革發展畫卷,每一步都走得鏗鏘有力,每個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每一筆一畫都無不令人動容而自豪。

黨的十八大以來,印江團結帶領全縣人民牢記囑托,踔厲奮發,攻堅克難,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歷史成就,45萬邛江兒女用汗水澆灌希望,以實干篤定前行,用十年奮力耕耘,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新時代印江加快發展的奮斗篇章。

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小康亮出新成色

印江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長期以來受地理和自然條件制約,農村基礎設施滯后、自然災害頻發、村寨偏僻邊遠,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較深,教育、醫療、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嚴重滯后。2014年,全縣有貧困村203個(深度貧困村2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877戶101159人。

面對深度貧困狀況,印江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盡銳出戰、合力攻堅,建立健全“四級”作戰指揮體系,累計投入各類資金85億元,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全力打好“四場硬仗”,深入推進“五個專項治理”,大力實施“七大鞏固提升工程”,全力補齊農村水、電、路、訊、房等基礎設施短板。建成農村公路2489.8公裡,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19個,完成危房改造1.9萬戶,建成易地搬遷安置房25萬平方米,穩定安置搬遷群眾3.1萬人。累計兌現醫療救助4.7億元、惠及群眾87萬人次﹔兌現教育資助6億元、惠及貧困學生88萬人次。吳江區、中煤集團、雲岩區、東莞寮步組團等先后累計實施幫扶項目168個,受益貧困人口13.2萬人次。實施春暉扶貧項目523個,惠及貧困群眾7萬余人。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和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農村公路“組組通”、安全飲水“戶戶用”、人居環境“家家美”。

一件件都是為民實事,一樁樁均系全縣發展。為公為民的脫貧舉措,換來了今日的脫貧奇跡。印江縣委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45萬印江兒女譜寫了戰天斗地的英雄戰歌,打贏了一場史無前例、感天動地、彪炳史冊的脫貧攻堅大決戰,全縣20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0.1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期實現脫貧攻堅“整縣摘帽”,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聚力提速發展,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

翻開十年的成績單,印江經濟發展“含金量”十足。十年來,印江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立足縣情實際,全力推進“四化進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經濟發展質效持續提升。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建成高標准農田6.8萬畝,累計發展食用菌6.9億棒,發展茶葉26.5萬畝、精品水果14萬畝、中藥材10萬畝,生態畜牧健康發展。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引進培育龍頭企業98家,茶產業“股份制龍頭企業+區域中心企業+專業合作社”模式全省推廣,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食用菌栽培標准化示范區,梵天菌業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新型工業后勁增強。印江經濟開發區從無到有,並成功升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泰利達加氣磚、宏源5000噸出口茶生產線、梵天菌業智能化菌棒生產線、同發有機肥等項目投產運行,富鼎橡塑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白酒產業改革成效初顯,“紅色木黃”“木黃1934”等白酒產品銷往全國18個省市。農產品加工轉化企業達75家,率先成立全省電商雲倉智慧集配中心,培育電商企業32家、電商驛站126個,成功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省電商扶貧示范縣”,“電商驛站+”模式全省推廣。2021年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55億元,年均增長7.8%。

文化旅游持續提升。協助申創梵淨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和5A級景區,成功舉辦書法文化藝術節、30周年縣慶、環梵淨山公路自行車賽、籃球邀請賽等系列活動,朗溪生態體育公園、大聖墩、映美湖、大羅漂流、雲上天池等景區景點日趨完善,旅游年接待人數達570萬人次。2021年全縣生產總值達132億元,年均增長11.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3億元,年均增長3.8%﹔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663元、11661元,年均增長10.4%、11.9%。

堅持久久為功,城鄉發展煥發新顏值

十年來,印江持之以恆抓建設、夯基礎,基礎設施突飛猛進,城鄉發展日新月異。杭瑞高速印江段、秀印高速、沿印鬆高速、G352縣城至兩河口、G211沿河黑獺至印江縣城(一期)、天堂至沙子坡等項目建成通車,全縣公路通車總裡程突破4800公裡。在全市率先實現村村通瀝青(水泥)路、組組通水泥路、戶戶通聯戶路,建制村實現100%通客運,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建成了栗子園中型水庫、偏岩中型水庫、綠蔭塘和山岔小二型水庫,城鄉供水能力不斷增強。建成峨嶺、新寨、洋溪110千伏和刀壩、杉樹、紫薇35千伏輸變電工程,實施農村電網改造14萬戶,城鄉供電更加穩定。實施“廣電雲戶戶用”工程4.8萬戶,建成通信基站2760個、5G基站163個,實現城鎮光纖網絡、行政村通信網絡全覆蓋。

按照精致、特色、宜居城鎮建設總要求,不斷優化城鄉規劃布局,提升城鎮品質,縣城區面積從4.8平方公裡拓展到14.1平方公裡,新建了南環路、解放西路等城市主干道,先后建成了東城1號、尚城國際、東方國際城等10余個精品小區和書法文化廣場、博物館、游泳館等公共服務設施,穩步推進中寨口片區、岩底片區、金玉小區東片和教師新村等棚戶區、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改造,木黃、紫薇等特色小城鎮建設成效明顯。修訂實施《印江自治縣城鎮管理條例》,成功創建全國衛生縣城、全省文明縣城。

堅守生態底線,深入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深入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嚴格執行《銅仁市梵淨山保護條例》,制定實施《印江河流域保護條例》,嚴格落實長江流域十年禁漁部署,全力推進河長制、林長制,完成營造林63.57萬畝,實施退耕還林31.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4%。縣城污水處理改遷項目(一期)建成投用,新建建制鎮污水處理廠13座,集中式飲用水源和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在全市率先啟動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6.7%,縣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五年達97%。

持續改善民生,百姓福祉取得新進步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十年來,印江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辦好民生實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先后新建和改擴建了實驗小學、印江一中、木黃中學、思源中學、六小、五幼、九幼等學校57所,完成縣職校整體搬遷,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教育資源布局更加優化,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不斷擴大,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成功列入全省民族地區教育質量提升行動首批項目縣在全省率先啟動“強師工程”試點。

先后實施縣人民醫院、疾控中心、婦保院等項目,完成縣中醫醫院整體搬遷,實施14個鄉鎮衛生院提級改造,就醫條件明顯改善。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扎實推進“智慧醫療”、醫共體、醫聯體建設,成功創建“省級基層衛生應急規范化建設縣”“全省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縣”,就醫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就業社保更加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6萬人,城鎮新增就業2.56萬人。在全省率先開展低保審批權限下放,完成各類社會保險參保28.4萬人,覆蓋率達96%。完成縣兒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等項目建設,改擴建鄉鎮敬老院7所。

補齊民生之短,夯實民生之要,回應民生之需,筑牢民生之基,多解民生之憂。這是印江百姓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的十年,民生也成為印江最溫暖的底色。沉甸甸的民生數字清單背后,是印江縣委縣政府始終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為印江人民美好生活而矢志奮斗的生動實踐。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

時光的年輪刻下奮斗的足跡,歷史的巨手翻開夢想的新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印江將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全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四化進程,緊緊圍繞“一區五地”奮斗目標,大力實施“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文化興縣、旅游活縣、和諧穩縣”五大工程,高質量建設綠色發展示范縣,奮力打造鄉村振興試驗區、同城化發展創新區、康養旅游示范區,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印江新篇章。(印江縣人民政府網)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