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青山兩不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尚宇杰
炎炎夏日,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走進自然山水之間,樂享清涼與休閑。圖為7月26日,游客在榕江縣寨蒿鎮壽洞村山間溪流玩耍。 楊成利 攝 (貴州圖片庫發)
盛夏時節,思南縣白鷺湖庫區,水質清澈、景美如畫。
“通過無人機巡航和遠程喊話器,我們可以更便捷地對水域進行管控。”7月26日,思南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員張麟一邊盯著操作屏,一邊向記者介紹。
讓“一江清水向東流”,思南縣持續推進烏江生態保護,推動流域監管向科技化、信息化、智慧型轉變,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烏江是貴州的“母親河”,也是長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2021年2月3日,在黔西新仁苗族鄉的烏江六沖河段,習近平總書記遠眺烏江山水,聽取烏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修復保護、實施禁漁禁捕等情況匯報。
沿江岸步行察看烏江生態環境和水質情況后,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地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質監測體系建設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心懷“國之大者”,不負重大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牢記囑托,努力探索,著力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綠色轉型發展,描繪出多彩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畫卷。
厚重滋養 生態治理繪就底色
“雖然工作量較大,但能為家門口這條河的保護出一份力,義不容辭。”7月24日,正在六沖河岸邊打掃衛生的陳真美告訴記者。
家住化屋村的陳真美,是護寨保潔隊的保潔員,也是六沖河化屋村河段的巡河員,負責河岸清理、河道巡護、村寨環境整治等工作。
正是因為越來越多像陳真美這樣的民間“環保衛士”的加入,六沖河化屋村河段水環境日益向好,加上當地特色民族風情,森林植被蓊郁,如今的化屋村,成為眾多游客“心頭好”。
過去的烏江,烏江水體中總磷超標,造成部分河段水質為劣五類,一度成為“污江”。
經過多年持續地治理,烏江水體總磷濃度大幅度削減,截至2021年,烏江干流水質達到Ⅱ類標准,水質總體為“優”,烏江流域45個國控水質監測斷面優良率達100%。
“作為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貴州肩負著為兩江中下游提供優良水質的政治責任,保護好烏江、赤水河等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級生態環境監察專員羅鴻翔說。
牢記生態環境保護這個“國之大者”,必須在生態環境上交出合格答卷。以實施生態環境提升行動為總抓手,貴州堅決建立嚴密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
貴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2021年,貴州森林覆蓋率達62.12%,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比達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構成貴州的靚麗底色。
相互應和 “兩山”轉化提升成色
站在湄潭縣復興鎮隨陽山村八角山上,透過薄薄霧靄,民居、茶園、山水,一幅如畫風光徐徐鋪展。72歲的老支書范佐文做夢都沒想到,昔日偏遠的小山村,今天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
茶旅融合風光好,靠山吃山吃出“新味道”。
依托“茶海后花園”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八角山景區堅定茶旅融合發展道路,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豐富旅游業態,高標准建設成為“茶葉為媒、茶海為景、文化為魂”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
思之深,行之篤。
2021年,貴州林下經濟發展面積達2800萬畝,全產業鏈產值達560億元,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3719億元……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的重要探索和實踐省份之一,貴州不斷夯實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黔貴大地,山水藏“富”!貴州不斷挖掘出生態潛力,激活發展的生態價值——
水城區著力踐行“兩山”理念,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山地特色農業。獼猴桃、刺梨、核桃產業織就當地生態環境天然屏障,轉產的農民收獲滿滿﹔
江口縣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健全生態價值實現、生態功能服務、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同時大力發展旅游業,逐步打通“兩山”轉換通道﹔
錦屏縣發揮森林資源優勢,探索出林上養蜂、林中種石斛、林下綜合種養、林內休閑康養、林外林產品加工“五林經濟”模式,2021年總產值達8.6億元﹔
…………
在“兩山”轉化之間遇見幸福,貴州逐漸走出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先行先試 積極探索凸顯本色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時指出,要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把提出的行動計劃扎扎實實落實到行動上,實現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
幾年來,貴州搶抓綠色低碳發展帶來的機遇,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空間格局,在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今年2月15日,全省第一張林業碳票在黔西市頒發。據測算,此張林業碳票覆蓋3.3萬余畝樹林,碳減排量13.573萬噸,預計可實現碳交易價值305萬元左右。
貴州持續探索以林業碳票作為貸款的可質押物,參與碳票存儲、交易、融資等,把“空氣”變成可交易、可收儲、可貸款的“真金白銀”。4月29日,貴州第二張林業碳票落地赫章縣海雀村,涉及面積7346.5畝,監測期減排量超過3萬噸。
“按照每噸碳減排量30元算,這張林業碳票價值約104萬元。”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均福說。
銅仁市萬山區,曾經遺留的汞礦廢渣為當地土壤環境埋下了隱患。對此,銅仁市生態環境局將土壤防治與大數據運用結合,上傳相關報告與數據到污染地塊信息系統。
“通過掃描土壤修復與治理示范工程的二維碼,可以通過觀察數據變化看到整個治理過程,還可以跟蹤土壤治理的進展。”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騰浪說,這樣可以讓專家學者與生態環境部門之間實現互聯互通,達到信息共享。
“綠”“數”成“贏”。隨著科技的進步、大數據平台的開發完善,貴州搶抓機遇,將大數據與生態文明建設兩張“名片”巧妙融合,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智慧”。數據化、科技化、規范化信息平台的投入使用,為防治工作提供了清晰的依據,讓污染防治過程更加省心。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從大地綠起來、生態美起來,再到生態富起來,貴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人與青山兩不負,勠力同心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