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新時代的貴州人 | 劉秀祥:努力改變命運,回鄉再改變更多的人

2022年07月20日08:04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7月,高考結束,學生迎來假期,望謨縣實驗高級中學副校長劉秀祥卻越發忙碌。他既要幫助學生填報志願,又要為考上大學的困難學生對接資助,還要為新一屆入學學生籌備資助事宜……

走進劉秀祥省級名師工作室,外牆上的八個大字“厚德重智,德育先行”格外引人注目,這不僅是工作室的行動方針,更是鐫刻在劉秀祥心中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意義不在當下,而在未來。”劉秀祥說,教育薄弱地區的孩子普遍自卑、迷茫和缺乏目標,需要德育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樹立遠大理想,成長為有孝心、懂感恩,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

無論再忙,劉秀祥都堅持當班主任。他說,德育是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隻有和學生在一起的時間足夠多,才能真正了解學生、走近學生。

望謨縣第三中學副校長付佔一,是最早加入劉秀祥省級名師工作室的成員之一。他說,工作室將外面的名師引進來,將望謨的教師送出去。教育理念在變化,德育真正讓學生變得更加優秀、自信。

該工作室成立以來,分別與北京、江蘇、山東等地的多所友好學校的機構加強了交流,每年定期組織約50名教師外出聽課、觀摩和培訓,開展教育教研、師德師風、黨史學習等講座200多場,有效促進了區域教學質量提升和教育高質量發展。

劉秀祥經常說,要想改變命運,教育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輕鬆路。他用自身的成長經歷告訴學生,坎坷命運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

劉秀祥4歲喪父,母親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從小他就一邊打工掙錢為母親治病,一邊完成學業。2008年,他“千裡背母上大學”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感動無數人。大學畢業后,他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普通教師。十年間,他發起的“助學走鄉村行動”累計資助學生4200多人,資助金額達1300多萬元。

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劉秀祥更喜歡稱為“投資”。他告訴學生,不要因為家庭貧困而自卑,要為獲得資助而感到自豪。每個人日后也應通過不同的方式反哺社會,才是對這份投資最好的回報。

李應芬是劉秀祥的學生,高二時,一連生病幾天,高燒不退,因為家庭困難,她一直咬牙堅持,沒有給家人和老師說。劉秀祥發現她上課時狀態不對,連忙叫來妻子將她送到醫院。每天放學后,劉秀祥做好飯送到醫院,三人一起在醫院用餐。住院一周,劉秀祥夫妻全程陪護,悉心照料,同病房的人都以為他們是一家人。

李應芬家庭情況特殊,70多歲的爺爺年邁多病,母親患有智力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和他們一起生活的還有母親的弟弟,患有先天語言障礙,一家人的重擔全部壓在父親身上。李應芬想讓成績更好的弟弟來城裡讀書,便萌生了輟學的想法。

得知該情況后,第二天,劉秀祥將李應芬找來辦公室,告訴了她一個“好消息”:有愛心人士願意資助她繼續學習。

“那天,劉老師和我談了很久,讓我一定要堅持把書念完,以后家裡的日子才能越過越好”,李應芬哽咽著說:“很久后我才得知真相,哪裡有這麼快就能聯系到資助,都是劉老師從他自己的工資裡擠出來的。”

如今,大學畢業后李應芬回到望謨,入職劉秀祥名師工作室。“選擇回來,是為了回報,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貧困學子走出大山,改變命運。”李應芬說,劉秀祥老師是她的榜樣。(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登成 唐波)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