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站在新起點 開啟新征程

貴州畢節:牢記囑托 一步一個腳印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

陳潔泉
2022年07月19日12:58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貴州畢節正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推動綠色發展,著力打造鄉村振興新典范、綠色發展樣板區,正由“試驗區”向“示范區”升級,努力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因此,畢節干部群眾將面臨著更加艱巨而繁重的任務。

畢節威寧草海。黎華攝

畢節威寧草海。黎華攝

盛夏時節,走進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金碧鎮萬家寨社區沙嘎坡國儲林示范點,滔滔林海浩浩蕩蕩,青山綠嶺蒼翠欲滴。

今年,編號為“0000001”的貴州首張林業碳票在畢節發行,據測算,此張林業碳票覆蓋3.3萬余畝樹林,碳排減量13.573萬噸,預計可實現碳交易價值305萬元左右……一幅綠色發展幸福圖景赫然入目。

春去秋來,900多萬畢節兒女逐綠前行,截至2021年,畢節市森林覆蓋率達60%,森林蓄積量達6210萬立方米,完成石漠化治理127.39平方公裡,完成營造林153.96萬畝,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3.88平方公裡,林下經濟利用森林面積378.84萬畝,實現產值49.37億元,惠及群眾276800余人……畢節的綠色蝶變成為貴州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州畢節烏江源。史開心攝

貴州畢節烏江源。史開心攝

長路漫漫、未來可期,一曲畢節綠色協奏曲響徹烏蒙大地。

群山之綠:荒山變綠嶺,青山變金山

堅持生態優先,突出綠色發展,必須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動傳統煤電產業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走進海雀村,就像走進綠色的海洋。”俯瞰整個海雀村,一排排蒼翠的華山鬆、馬尾鬆沿著山坡鋪開,郁郁蔥蔥的萬畝林海將整個村子環抱。誰能想到,這一片青山綠嶺的前身,卻是荒山禿嶺。

在20世紀80年代,“山上光禿禿,地裡糧荒荒”是這個偏僻村庄的真實寫照,“4個人隻有3個碗”的道盡當地貧苦,“苦甲天下”成為海雀村久難掙脫的標簽。

改變,始於種樹。“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養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能多打糧。”海雀村的老支書文朝榮從距離海雀村100多公裡的赫章縣水塘鄉林場找來苗木,帶著村干部帶頭示范種樹……

慢慢地,越來越多村民也加入植樹行列,自1987年到1989年,一萬余畝的華山鬆和馬尾鬆為30多個山坡披上了綠裝。種樹,讓村民看到了希望,多年來,海雀村種樹的隊伍越來越大,植樹造林的碩果更是累累。如今,海雀村有1.37萬畝山林,森林覆蓋率從1987年的5%上升到了77%。

3赫章縣夜郎國家森林公園一角(韓賢普攝)(韓賢普  攝).jpg

赫章縣夜郎國家森林公園一角。韓賢普攝

荒山變綠嶺,青山變金山。近年來,海雀村大力推進碳匯經濟發展,目前參與單株碳匯項目的共有50戶,每戶每年收入1350元,村裡參與單株碳匯項目的樹合計22500棵,每年總收入達67500元。

2022年4月,海雀村獲頒全省第二張“林業碳票”,該張林業碳票涉及以華山鬆為主的森林面積7346.5畝,2016年至2020年該片森林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為34627.7噸。

從“山禿水枯”到“山青水綠”,從“杈杈房”到“小洋樓”,海雀人民愈發認識到,萬畝林海就是“幸福不動產”,“植新不忘護舊苗”應是不變的堅守。

從開荒到植樹再到護林,57歲的護林員馬正安見証了海雀村的綠色蝶變。“這些樹林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護林是老支書的囑咐,也是我們的職責。”馬正安說,巡山是一件長遠的事情,要天天巡,年年巡,代代巡。

在畢節市大大小小的林場裡,像馬正安這樣的護林員有很多,更有不少“林二代”“林三代”穿梭在叢叢草木間,植綠護綠、守林護林早已成為畢節市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舉措之一。

納雍笞嶺鎮高山生態茶園。潘中澤攝

納雍骔嶺鎮高山生態茶園。潘中澤攝

“高山出好茶”這是茶界的共識,地處雲貴高原向黔中山地過渡地帶的納雍,海拔在1800米以上,高山茶園大多生長在雲霧之中,長出的高山茶自然高人一等,加上工匠式的茶葉加工生產,讓納雍茶成為茶中“嬌子”。

據了解,目前納雍茶葉種植面積十三余萬畝,其中可採面積達8000畝。今年7月,納雍包攬了“中茶杯”第十二屆國際鼎承茶王賽春季賽綠茶組兩個茶王獎。

“納雍高海拔、低緯度、多雲霧、晝夜溫差懸殊、茶葉生長周期長、茶多芬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咖啡因含量低於全國,是茶中的優品。”納雍縣茶葉專家組吳嵩總結。

近年來,畢節市著力抓好生態保護修復、森林提質增效和林下經濟發展,豐富林長制內涵,統籌推進自然保護地優化、國家儲備林建設、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林還草等工作,構建生態功能更加完善的兩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畢節百裡杜鵑。黨雲麗攝.

畢節百裡杜鵑。黨雲麗攝

截至2021年12月,畢節市森林面積達24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0%,七星關、威寧、黔西等7個縣(區)獲省級森林城市稱號。

產業之綠:資源再利用,發展可持續

在畢節織金縣,當地群眾把皂角作為特色優勢主導產業進行培育,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加工工藝,也培育了較為完善的產銷體系。目前,織金縣皂角樹種植面積達52.07萬畝,當地政府正著力在規模化、特色化、商品化上引導發展,使農業現代化規模生產逐步形成。

據介紹,織金縣皂角精加工基地已成為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加工基地,每年能實現採購皂角籽3000噸,加工皂角精成品1000噸以上,年產值超3億元,當地受益農戶超2萬人。

西南最大的織金皂角加工基地。熊江攝

西南最大的織金皂角加工基地。熊江攝

煤電產業是畢節市金沙縣支柱性產業,長久以來,曾為金沙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作為國家“西電東送”的重點工程之一,黔北電廠在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電煤保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一家傳統煤電企業,近年來,黔北電廠積極落實國家“雙碳”戰略,不斷探索節能減排措施,在加強熱能燃氣利用的同時,還推動新能源重卡替代傳統燃油車,有力促進運輸企業綠色運輸、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的鮮活場景,在黔北電廠,不僅局限在生產環節,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再利用早已成為企業的共識和行動,“變廢為寶”多方共贏的“佳話”正生動演繹。

扎根在貴州金沙經濟開發區貴州皇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將黔北電廠固廢脫硫石膏作為原材料,經過研磨、加輔料、發泡、減水、凝固等工序后,變成建筑行業的高端紙面石膏板銷往全國各地。

過去不起眼的固廢脫硫石膏,成為貴州皇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生產原料,並為企業衍生出年產4000萬平方米紙面石膏板生產線、年產10000噸輕鋼龍骨生產線、年產400萬平方米裝飾石膏板生產線各一條,年消耗脫硫石膏25萬余噸,年節約堆存土地80余畝,廢渣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年產值達2億元以上。

7貴州奧斯科爾科技生產車間 金沙縣融媒體中心供圖.jpg

貴州奧斯科爾科技生產車間。金沙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固廢再利用漲身價,廢棄的蒸汽又有何去處?黔北電廠通過與酒企深度合作,讓資源再利用。

距離黔北電廠十余公裡的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蒸煮著高粱,時不時有股濃濃的酒香扑鼻而來。

2019年年底,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啟動與黔北電廠合作蒸汽直接供應項目,用溫度穩定的蒸汽取代原有小鍋爐,酒企不用燒煤,廠區環境更清潔,生產效率更高。

這是一家企業的故事,也是畢節轉換發展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近年來,畢節應勢而謀、順勢而為,以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不斷夯實“綠色家底”。

8大韭菜坪盛開時節的野生韭菜花(資料照片) 李學友攝 (1).jpg

大韭菜坪盛開時節的野生韭菜花。李學友攝

數據顯示,2021年,畢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經濟總量居全省第三。其中,畢節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發電裝機容量佔比提升至30%﹔新型建材、大數據電子信息、現代化工等新興產業佔比達20%﹔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省級綠色工廠4家﹔林下經濟利用森林面積378.85萬畝。

城市之綠:生態又宜居,生活美如畫

小暑過后,夏意正濃,貴州省大方縣古彝梯田綠意盎然,風景如畫,從高處俯瞰,宛如一枚綠色的指紋。

漫步奢香古鎮,俯仰之間皆是美景,林木蔥蔥,紅牆青瓦,古彝梯田花木青草相依,居民生活幸福有質感……一幅風景秀麗、生態宜居畫卷徐徐鋪展開來,成為畢節市生態宜居建設的生動寫照。

大方縣古彝梯田。畢節日報供圖

大方縣古彝梯田。畢節日報供圖

近年來,畢節市秉承“綠色文明、低碳環保、生態宜居”的發展理念,堅持“老城區新風貌、新城區新檔次”的綠化標准,實施“沿水系布綠、街巷整治添綠、街頭游園造綠、住宅小區增綠、公園道路擴綠”五大綠化工程,讓市民能夠“看到綠色、聞到花香、聽到鳥鳴、享到綠蔭”。同時,構建點、線、面有機結合的綠化格局,以城市公園為“點”、綠色長廊為“線”、大塊綠地為“面”,實現綠化生態建設與城市規劃緊密結合的新型城市建設發展模式。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畢節市大力推進園林城市創建。建成七星關區南山公園、金海湖公園、金沙箐河公園、威寧北坡生態公園等53個公園,著力推進城市綠地建設,畢節市、黔西市成功創建貴州省園林城市。

全市綠化覆蓋面積達8145.38公頃,公園綠地面積達2154.89公頃,建成區綠地率達32.4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5.11%。

10畢節七星關區同心城市公園夜景  王純亮  攝.jpg

畢節七星關區同心城市公園夜景。王純亮攝

常常帶孫子到七星關區南山公園散步的畢節市民王勝飛感嘆,“現在的公園環境好、生態好、空氣好,十分愜意!”。為最大程度共享生態紅利,南山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在保護原有生態景觀的前提下建設登山步道、游覽長廊、汽車車位等便民設施,最大程度滿足市民“享綠”需求。

迎著夏日艷陽,登上南山公園山頂舉目遠眺,隻見青山排闥來,碧水逶迤去,城市綠意盡收眼底,園在城中,城在園中,城景一體,優美的居住環境讓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我們一定會像對待生命一樣愛護生態環境,一定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畢節市生態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已成為畢節上下的高度共識和行動自覺。

現在,畢節全市干部精神狀態好、群眾干勁足,大家紛紛表示,決不辜負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將以更堅定的決心,更堅決的態度,更有力的舉措,努力走好畢節高質量發展的趕考之路。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