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福泉:社區“紅管家”讓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我們小區真是大變樣啊,菜園消失了,私搭亂建不見了,業余活動豐富了起來,人住著都舒服些!”說起小區的變化,居民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近年來,翰林社區以黨建引領住宅小區綜合治理為切入點,以“五方共治”為依托,組建社區“紅管家”開展問題“大排查、大走訪、大整改”活動,有效破解了小區管理的一系列難題,讓小區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幸福滋味”。
春風化雨樹新風,舊貌陳規換新顏
站在翰林學苑小區高處,可以看到這個福泉市最大的拆遷安置小區全貌。很難想象,這片以前,曾經長期存在著拆遷遺留矛盾、基礎設施不齊全、綠化建設不協調、鄰裡關系不和諧、居民歸屬感差及群眾凝聚力不強等問題的“鬧心”小區,如今完全變了樣。
“我們小區的物業一點作用都沒有,就是個擺設。”家住翰林學苑小區的張大爺經常在業主群裡抱怨,群裡的業主們也紛紛跟著“吐槽”。從2015年搬進翰林學苑小區,60歲的張大爺就遭遇不少鬧心事,一些居民在小區花園種菜,甚至在自家陽台養雞養鴨,弄得家裡一開窗就臭氣熏天。為破解小區治理難題,2019年5月,翰林學苑小區籌建了首屆業委會。“起初,很多居民不理解業委會有什麼作用,甚至反對成立業委會。”成立前夕,翰林社區連續組織小區黨員、居民代表等召開座談會,給居民們做工作,讓他們認識到有業委會的好處。小區成立了業委會,居民有了“主心骨”,長達一年的整治工作也正式拉開序幕。
居委會、業委會深入小區樓棟,走訪入戶了解居民的訴求和需要,充分引導居民樹立主人翁意識。大家都很積極,提出了許多業主反映強烈的問題,包括清理消防通道、整治花園菜地等。經過一次次的“懇談”,物業也不再“甩鍋”,業主們紛紛加入小區治理隊伍,從線索收集到督導整治,“種菜風”得到有效遏制,小區環境煥然一新。
走訪摸排中,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小區內有不少在職黨員不願亮明身份,部分還存在“避世”心理。針對這些問題,社區黨總支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宣傳黨建工作的目的、意義和思路。終於在2020年7月把小區的黨組織建立了,小區黨員有了“八小時”之外的家,在治理小區的工作中,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翰林學苑小區1號樓和2號樓,下水道總是被堵,臭水外溢現象經常發生。”居民途經這裡都掩鼻快跑,實感無奈。翰林社區通過“吹哨”,小區黨員、物業公司紛紛踴躍參與,從17樓至3樓,用了一整天,挨家挨戶排查找尋原因。經過一番折騰,原來是部分居民擅自改動房屋結構,將陽台改為廁所,把下水管接到雨水管所致。為此,翰林社區聯系到了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住建局,經歷了“拒絕、協商、整改、交心”的多次循環,這個困擾居民一年多的問題終於得到解決。“電路維修、垃圾分類、困難幫扶等工作看起來微不足道,我們黨員帶頭多做一點,有能力的都參與進來,大家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看著居民臉上笑容多了,退休黨員汪雙林滿滿成就感。
牽線搭橋謀發展,生活就業有門路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力舉措,能輻射帶動群眾就近就業,隻要找准出路,小社區同樣可以把集體經濟建設得又大又強。”翰林社區第一書記袁春友組織開辦了社區實體企業—福泉市群力勞動服務公司,不久便接到了一個“大單”。通過與貴州福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洽談,將其閑置已久的門店租賃過來,並與恆源超市簽訂了5年合作協議,每年社區可以獲得7萬元純收入,公司所產生的收益均用來建設社區及治理小區。
在市政協的大力支持下,社區積極爭取到了“春鬆基金 福滿金秋子基金”每年10萬元的支持,並建起了福泉市首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使小區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居家養老服務。社區60歲以上困難老人就餐隻需6元便可吃到三菜一湯,閑暇之余可在日照中心攀談、下棋。2022年引入了“貴州月福宮家政服務公司”參與經營管理,由該公司負責優化完善服務陣地,一段時間的調研后,擴展了老年人護理、嬰幼兒洗澡等業務,並以此為培訓基地,對有就業需求的居民開展月嫂、護工技能培訓,今年來,已推薦就業30余人,帶來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溫情服務暖人心,幸福歡唱有滋味
在社區,“有事情找志願者,有時間當志願者”的理念已經形成。結合工作領域、職能領域、專業專長的不同,社區組建了黨員先鋒、巾幗風採、水電維修、園林綠化、文化惠民、矛盾糾紛調解等6個常備志願服務隊,大家各有所長、各盡所能,為小區居民提供就近便利服務。
面對老年人渴望“文化養老”“精神養老”的願望與日俱增的現狀,社區成立了市老年大學分校,秉承“老人需要什麼樣的課程,就辦什麼樣的課程”這一理念,從最初的一個班級發展到目前的10個班級,課程涉及舞蹈、棋藝、音樂、文學等。一隻隻激情洋溢的舞蹈,一曲曲婉轉悠揚的樂聲……在社區老年大學,書法、棋藝、音樂等課程,已經不是老年人打發時間的依托,而是他們求知學藝、展現自我的有效途徑。有了專業的培訓,社區組建了“翰林快樂舞蹈隊”,“翰墨迎新春 同繪強富美”“粽香飄翰林 喜迎二十大”等活動接踵而至,給社區增添了新活力,也讓居民的老年生活別有一番風味。“政府真是好,給咱們辦了一所家門口兒的老年大學,讓我的退休生活豐富多彩”在一聲聲的感激中,翰林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連興臉上樂開了花。(羅濤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