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實施“雙培養”工程 推動人才向鄉村聚集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務川自治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鄉村振興的系列決策部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和骨干后備力量“雙培養”工程,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在柏村鎮長腳村,市級鄉村振興指導員申修文正帶領村民管護今年新植的柑橘樹。村民付全剛說:“自從申主任來到我們長腳村后,幫我們指導技術,找銷路,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收入。”
從申修文來后,帶領長腳村村民對現有1350畝柑橘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教技術做優精品水果,綠色發展打造品牌。同時,以柑橘產業為主導產業,抓牢糧食安全工作,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1600畝,大力改善人居環境,著力打造生態宜居宜業村、黔北鄉村振興先行示范村、西部山區鄉村振興樣板村。
市級鄉村振興指導員申修文說道:“作為市委派駐長腳村的鄉村振興指導員,我們就要扎根基層,建設基層,與村民共同奮斗,努力實現生態優、村庄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總體目標。”
黃都鎮三合村的青蒿基地細雨朦朧,十多個當地群眾戴著雨具打窩、放苗、覆土,栽植青蒿。
“他在當地發展青蒿、羊肚菌和烤煙等產業,讓我們能夠就近務工,在家門口賺錢,方便又實在。”村民彭素霞嘴裡所說的他,正是黃都鎮雲豐村返鄉創業青年李江,也是務川自治縣的骨干后備力量培養對象。
“不管走多遠,最終的夢想還是想回到家鄉,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7歲的李江,畢業於南京郵電大學,本來在華夏銀行有一個收入頗豐的職位,但他選擇了把個人的前途和鄉村振興連在一起,聯合了5名大學生返鄉創業。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產業是基礎。在李江回鄉創業時,對於市級領軍人才楊丹武來說格外欣喜,這意味著雲豐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進一步強大。在楊丹武和縣、鄉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李江等6名大學生組建了遵義世信農民專業合作社。盤活了當地土地資源,發展了榨菜、馬鈴薯和辣椒三季輪種及青蒿、羊肚菌等產業。
雲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丹武解釋道:“我們制定了村干部一人領辦一個產業,他不僅僅是領辦,還需要解決其中的問題,並帶動這一部分的老百姓發展。讓他們既能夠在家務工,又能發展好這個產業,同時也讓經營主體進得來,穩得住。”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青年干部楊丹武、返鄉創業青年李江充分發揮領軍人才和骨干后備力量的作用,讓雲豐村的農業興旺起來,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目前,雲豐村發展羊肚菌700畝、稻+蝦300畝、辣椒3200畝、涪陵榨菜800畝,鞏固花椒1600畝、茶葉2800畝,又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公司在壩區投資260萬建設30多畝的蔬菜智慧大棚,向著農業現代化和鄉村農旅一體化奮進。
川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義向記者介紹:“我們的大棚建好以后,通過5g的實時監測,每天在手機上就能夠看到它的生長情況。”
人才聚集,鄉村振興才有底氣。截至目前,務川共有市、縣兩級領軍人才培養對象36名,鄉村振興后備力量832名,通過縣、鄉、村三級幫帶、政策傾斜和標杆化培養、專業化提升等“五化”措施,建好“人才庫”,發揮人才隊伍的干事激情、創業熱情,推動領軍人才和后備人才向鄉村聚集。
務川自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宋聚超告訴記者:“我們積極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退役軍人等群體返鄉創業,返鄉致富,帶領我們群眾發展產業,實現產業的興旺,通過人才的凝聚和回歸,實現鄉村的五大振興。”(務川縣人民政府網 高孝東、張艷、孟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貴州實施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計劃
- 本報貴陽5月15日電 (記者蘇濱)近日,貴州省教育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等12家省直單位印發《貴州省“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4%,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60%﹔全省50%左右的縣(市、區)通過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國家認定,每個市(州)創建1所及以上一類省級示范幼兒園,每個縣(市、區)創建1所及以上省級示范幼兒園,每個鄉(鎮)建成1個及以上農村幼兒園集團化管理資源中心。 “十四五”期間,貴州繼續實施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著力補齊學前教育短板,健全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提高普及普惠水平,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加快建設特色教育強省,助力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