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遵義:盆景串成風景 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05月09日08:36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在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龍江村,有一位盆景藝術大師,他叫苟賢良,專研盆景40余年,制作盆景10萬余盆。

火棘、紫荊、荀子、黃楊、海棠、杜鵑、金彈子、五針鬆、南蛇藤……這些植物經過苟賢良的培植、修剪、雕琢、造型后,呈現出千姿百態。它們或雄渾大氣,或險峻陡峭,或嶙峋古朴,或開闊壯觀,把黔山秀水的美麗景觀微縮於方寸之間、盡收於盆器之中。

憑借精良的技藝,苟賢良的盆景作品斬獲了諸多大獎。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期間,苟賢良選送的8盆作品全部獲獎,分別為1個特等金獎、4個金獎、2個銀獎、1個銅獎,讓黔北盆景藝術展現在了世界面前。

苟賢良向記者介紹了一個金彈子盆景,它的樁坯古朴奇特,形如黔北的大山,雄健蒼勁。樁坯上每一棵樹枝既獨立成景又緊密結合,猶如持槍的戰士在保衛家園。為此,這個盆景被命名為《雄關如鐵》,象征著巍峨雄壯的黔北風光,更象征著黔北人傳承歷史、開創美好家園的精神風貌。

苟賢良告訴記者,該盆景是他30年前就入盆栽植的,每年都要不斷修枝、反復造型,才有如今的形狀。30年的精心栽培換來了榮譽和價值,《雄關如鐵》獲得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特等獎,有客商出價300萬元想要購買。

“盆景和其他花卉不一樣,它是心血的結晶,更是時間的藝術。所以,盆景的消費群體十分狹窄。”苟賢良的兒子苟開金在繼承父親傳統技藝的同時,思考得更多的是盆景產業的未來發展之路。

要把盆景變成風景。過去,盆景產業一直被定義成高檔古玩、高消費奢侈品,精品銷售渠道少,尋常人家不願買。“我們制作的很多盆景因為賣不出去,隻能一直養著。但是做著做著、養著養著,數量多了就形成了一個園子,還有很多人來參觀。”苟開金說。

於是,苟開金把盆景作品全部集中起來,把園子精心修整命名為“苟園”。青磚青瓦與卯榫結構的房屋顯露黔北民居的建筑特色,小橋流水、雕花亭台古朴別致,大大小小、造型別致的盆景置於其間,走進苟園就仿佛走進了皇家園林。苟園,也成了遵義旅游的新地標。

要把園區變成景區。苟園的建立,將遵義周邊的盆景產業和種植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遵義盆景小鎮。盆景小鎮由苟園、初見園、豐澤園、鳳仙居、筑夢園、滿庭芳等14家盆景園組成,共有大中小型各類盆景上萬盆,每個盆景園又都建有民宿。

“以前是各家各戶自己搞自己的,但這樣就不能形成規模。”苟開金介紹,借助遵義市第十二屆旅發大會召開的契機,盆景小鎮的各個園主達成一致意見,把獨立的園區變成整體的大園區。他們拆掉了園區之間的圍牆,方便游客參觀。他們統一了民宿的外部裝修,但又根據自身的擅長,分別提供柴火雞、八大碗、生態魚、私房菜等特色美食。“這樣,各家既有整體景觀的一致性,又有餐飲體驗的獨特性。旅發大會召開后的那個國慶節和中秋節,8天假期我們盆景小鎮共接待游客2萬余人,旅游收入100余萬元。實現了抱團發展、共同獲益。”

要把文化變成產業。盆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盆景制作技藝,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文明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但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文化藝術,都必須實現商業化,借助市場的力量才能延續自身的生命。

苟開金認為,盆景文化要發揚,就必須先壯大盆景產業,而盆景產業要壯大,就必須進行融合。“苟園目前是紅花崗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盆景制作技藝傳承基地,對於前來學習盆景制作技藝的人,我們都是免費教,也面向全市的中小學生進行教育培訓。”苟開金告訴記者,今后他們將把盆景參觀、小微盆景制作、心靈康養、特色餐飲、特色民宿等業態融合,打造一個盆景康養小鎮,讓盆景藝術走進尋常百姓的精神生活,用傳統的文化技藝熏陶人們的心靈。(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方春英)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