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地方網群>>銅仁視窗>>社會傳真

印江:“鐵騎娘子軍”採茶忙

2022年04月11日14:43 |
小字號

天剛拂曉,村庄的寧靜被一句吆喝聲打破:“趙敏,上茶山啦”。“要得,馬上來!”趙敏一邊擦拭著摩托車座椅,一邊回答鄰居姐妹。

隨后,趙敏背上竹簍,騎上心愛的摩托車,與村裡的“鐵騎”娘子大軍一同前往何家梁子茶園採茶去了。這樣的場景自3月春茶開採以來,每天都會上演。

印江自治縣杉樹鎮何家梁子茶園的採茶工正在採茶。梅亞軍攝

家住貴州省印江自治縣杉樹鎮新宅村余家組的趙敏,因丈夫在外務工,家中有老人和三個孩子需要照顧,就選擇到附近的何家梁子茶園採茶。“我們每天騎摩托車上茶山採茶隻要20分鐘,這樣既能照顧家庭又能補貼家用,很滿意。”趙敏欣慰地說,村子裡像她這樣,每天一早騎著摩托車上茶山採茶,傍晚領著鈔票回家的留守婦女還有許多,她只是其中的一員。

筆者跟隨趙敏來到何家梁子,隻見連綿起伏的山坡全是綠油油的茶樹,在那雲霧繚繞、蜿蜒的茶園小道遠處傳來轟隆隆的聲音,成群結隊的採茶娘子們騎著摩托車從四面八方趕來,到達茶園后將摩托車有秩序地停放在路邊,她們如魚兒游入大海,自由地在茶樹縫隙間穿梭,雙手熟練地採摘新鮮嫩芽。忙碌的一天開始了。

印江自治縣杉樹鎮何家梁子茶園的採茶工正在採茶。 梅亞軍攝

位於印江自治縣杉樹鎮何家梁子的茶園面積3000余畝,海拔最低1200米,這裡常年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生態環境良好,茶葉品質高。進入3月,茶園就是一番熱鬧景象,茶園小道上停滿了採茶工的摩托車,茶山上三三兩兩的村民,戴著帽,說著笑,背著簍,彎著腰採茶。濃淡相宜的綠色茶園,因有了這群採茶娘子顯得朝氣蓬勃。

該茶園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它與德江縣楓香溪鎮毗鄰,道路交通便利,村民交往密切。老板隻需在微信群裡發布用工信息,兩縣三鎮11個村的村民都應邀而來。據了解,這裡的採茶工除了有來自印江縣杉樹鎮大寨、新宅、大坪、楊家等7個村以及沙子坡鎮的石坪、邱家村在家勞動力,還有來自德江縣楓香溪鎮的群眾。張獻住在德江縣楓香溪鎮街上,這段時間,她也走出家門,跟隨“娘子大軍”來茶山採茶。“從我家到何家梁子茶園,騎車不到半個小時,我很樂意到這裡來採茶,我們楓香溪街上好多人都到何家梁子來採茶”。德江縣楓香溪集鎮採茶工張獻說完,又忙著採摘茶葉,不一會兒,竹簍便已裝滿。

印江自治縣杉樹鎮何家梁子茶園的摩托車採茶娘子大軍。 梅亞軍攝

據貴州梵淨山天人合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白發介紹,茶園基地每天用工需求量很大,平時有200人左右來採茶,達到豐產期每天採茶人數達五六百人,為了讓採茶工安心採茶,公司每天中午11點至12點分片提供免費中餐。“午餐問題解決了,我們還採用現金支付或微信轉賬,對採茶工的工資每日一結。”該公司負責人白發坦言,這段時間公司每天支付採茶工茶青採摘費2.6萬元左右,每年支付茶園管護工資達120萬元。

該公司是2016年印江招商引資企業,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杉樹鎮何家梁子核心區流轉老茶園進行提級改造,於2019年進入全面開採,上市銷售,主要產品有翠芽、毛峰、白茶、紅茶、綠寶石等10多個品類。公司生產系列產品在國際國內獲獎160多次,並於3月獲得SC証。

茶好銷路就好。該公司除在貴陽市和印江縣內設有專賣店,產品已暢銷北京、上海、山東等地,全國各地的代理、加盟商訂單不斷,產品常常是供不應求。“目前,我們公司收到的訂單量是3000斤,現已完成1800斤。預計今年產量達30萬斤,產值2400萬元左右。”該公司負責人白發介紹說。

印江自治縣杉樹鎮何家梁子茶葉加工廠工人忙著加工茶葉。梅亞軍攝

微風吹過、茶葉伴舞,在陽光的映襯下,背著茶簍,騎著摩托車上茶園成為何家梁子一道特有的風景。採茶娘子們帶著希望,在高山雲霧繚繞美若仙境的茶園裡洒下美好的向往。何家梁子這片茶園,不光推動著印江茶產業的健康發展,打造出印江茶這張獨有的名片,也是這群勤勞、朴實的採茶娘子的致富之園、希望之園。“隨著農民家庭經濟收入增加,村民們由過去走路上茶山,轉變為如今開著摩托車、面包車、小轎車上茶山採茶。”該公司負責人白發見証著這片茶園帶給村民們的變化感嘆道。( 梅亞軍、余潤娜、楊文姜、魏紅敏)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