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清鎮市“三個突出”建設紅色富美鴨池

2022年01月14日10:13 |
小字號

貴黔高速穿境而過,鴨池河交通暢達。
貴黔高速穿境而過,鴨池河交通暢達。

2021年6月以來,清鎮市搶抓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建設契機,以建強支部堡壘為引領,聚合用好各方資源,全力建設紅色富美鴨池。

建強戰斗堡壘 讓紅色引擎“響”起來

圍繞抓支部、抓班子、抓黨員,提升紅村黨支部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抓支部,強引領。大力推進黨支部“雙化”建設,實施“雙整治一規范”,以“8+X”思路對黨組織陣地原有功能布局進行規范整合。堅持清單化、項目化推動支部工作,嚴格執行“三本三規三檔”“四議兩公開”。推行“兩定四循環”規范基層組織生活,著力把支部建強、把基層抓牢、把基礎夯實,努力打造省級示范黨支部。抓班子,強推動。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新一屆“兩委”班子6人,實行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兩委婦女佔比及學歷年齡實現“兩升一降”,儲備后備干部3名。建立三級書記“幫帶”制度。實施“領頭雁”能力提升計劃,選派村支書參加能力提升培訓班2次。抓黨員,強示范。構建“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架構,實行“五個明”,建立“村兩委+駐村工作組+許紀武工作連”的密切聯系服務群眾責任體系,40名隊員依托“五清”行動、“相約星期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等載體,切實為民服務。探索“積分行動”,實施“一元錢計劃”,打造“三治”融合、“五治”先行、長效管護示范村。

賡續紅色血脈 讓紅色歷史“活”起來

努力把紅色資源運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村規大家定。鴨池河村把紅色基因融入村規民約,奏響自治“三部曲”,通過壩壩會、“三+”工作隊入戶等載體開展宣傳,傳導正能量,樹立群眾主人翁意識,實現宣傳先行﹔通過鎮級指導,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商討,村民代表大會集中審議,形成“鴨池五治八小段”,實現精煉濃縮﹔通過衛生評比活動、紅黑榜等,實現執行到位。紅色故事大家講。組建好講解員隊伍,開展好講解員培訓,歷練好講解技巧,通過集中培訓、線上線下、實地觀摩、以講促學等方式開講20余次。整合紅軍渡碼頭、許紀武烈士墓等紅色遺址,開設紅色課程3門,通過黨課宣講、現場教學、主題黨日等活動,利用農民講習所、青年干部學習培訓班等培訓3000余人次,實現“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文章大家讀。清鎮市組建專班,抽調新鄉賢參與《鴨池河邊的故事》編撰,收納文章70篇20萬字。通過新店鎮“1+21微信群”轉載文章17篇,點擊量達3萬余人次。

培育產業新村 讓紅色村庄“富”起來

鴨池河村錨定“農文旅”主攻方向,努力打造“教育基地示范區、現代科技農業示范區、鄉村休閑旅游拓展區”。做精一產,促農業高質高效。邀請省級專家現場把脈問診,選定“一改二換三品牌”發展思路。深化“黨支部+公司+集體+農戶”四方聯結機制,帶動全鎮2000余畝酥李提質改造,盤活存量﹔由村級合作社領辦,打造30畝新品種“國新6號”精品李子示范基地,引入增量﹔利用鴨池河河谷“小溫室”氣候優勢,打造鴨池河冬豌豆、雲南大胡豆千畝精品次早熟蔬菜基地,選好變量。做強二產,促村民富裕富足。組建聯村黨委,運用集成示范理念,注冊“紅色鴨池”商標,盤活鴨池河酥李、馬鞍村面條、歸宗村蜂蜜等農特產品,建設小型面條加工廠,分塊布局分揀中心和直銷店,布局建設電商服務點進行線上銷售,拓寬本土農特產品銷售面。做優三產,促村庄宜居宜業。圍繞世界第一斜拉橋——“鴨池河大橋”做文章,啟動清鎮市“天空驛站”鴨池河大橋交旅融合示范區項目規劃,做好橋旅文章。精心打造沿河大道景觀帶、露營基地、民宿體驗等項目,與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項目有機銜接,建設“三色五品”科技農業體驗示范基地,做好農旅文章。打造鴨甸河-化屋村-鴨池河村的環河旅游線。依托黨史教育、鄉土教材、干部培訓等開發紅色教培項目,完善配套設施,目前,“紅色景村·城郊游棧”已初步具備一日游條件。

紅色美麗新村庄,一步一畦皆是景。

基層組織得以建強,紅色基因得以賡續,產業發展得以盤活,村集體經濟得以壯大,試點建設任重道遠,清鎮市將發揚紅二、紅六軍團“忠誠、維護、擔當”的精神,用好“繡花功夫”,奮力把鴨池河村建設成為農業強、鄉村美、農民富的“共同富裕示范區”。(圖/文 王顯)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