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華夏骨科醫院:支部共建辦實事 醫療幫扶暖人心

因病臥床5年,貴州畢節二道河村的村民吳學祥沒有想到,僅用了17天時間,自己的人生便迎來徹底的轉變——不僅能夠像正常人一樣行動自如,完全康復后還會得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全新的生活將由此開啟。
“過去我從沒想過自己還能重新站起來,要感謝華夏骨科醫院,是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說起自己擺脫病痛折磨的經歷,吳學祥感慨又感動。在貴州華夏骨科醫院的愛心資助下,他不僅順利完成了雙側髖關節置換手術,醫院還專門安排醫生對其進行術后康復指導,幫助他重建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吳學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
從臥病在床,到生活自理,吳學祥的這份“幸運”並非偶然,而是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黨支部與畢節市七星關區海子街鎮二道河村黨支部結對共建的成果。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貴州華夏骨科醫院堅持黨建引領,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抓手,充分發揮醫院的技術和資源優勢,聚焦群眾煩心事、操心事、困難事,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堅持黨建引領 聚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
12月13日,二道河村顯得格外熱鬧。得知久病臥床的吳學祥順利手術康復出院,村裡很多村民自發到村口迎接。“我在這裡給大家承諾,康復以后一定好好生活,爭取讓日子越過越好。”看到相親們熟悉的臉龐,吳學祥內心倍感溫暖和感動。
醫生介紹和分析吳學祥的病情。
時間回到2015年,在浙江務工的吳學祥突感雙腿疼痛,以為只是普通小病,並未及時就醫,而是選擇吃止痛藥止痛。一年過去,吳學祥的疼痛感愈加強烈,於是到當地醫院檢查,最終被確診為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需要進行雙側髖關節置換手術。
然而,十幾萬的手術費卻讓本就收入微薄的他望而卻步。為了節省開支,吳學祥隻能返回畢節老家進行保守治療。2017年,吳學祥的病情持續惡化,幾乎無法下床行走,隻得靠年過七旬的母親照料,好不容易脫了貧的家庭,隨時面臨返貧的風險。
“一場病可以擊垮一個家庭,隻有把病徹底治好,這個家才有發展的希望。”二道河村第一書記涂琦說。作為貴州省機場集團黨委派到該村開展結對幫扶的駐村干部,涂琦從今年5月赴任后,便十分關注村民的健康狀況。在了解吳學祥家的情況后,涂琦隨即聯系了專注骨科疾病治療的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黨支部,希望醫院能夠伸出援手。
出院前夕,吳學祥與醫院支部書記朱曉東(左1)、駐村第一書記涂琦(右2)及主治醫生(右1)合影留念。
得知涂琦的來意,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黨支部非常重視,決定將此事作為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實踐來推進。在醫院黨支部書記朱曉東的帶領下,相關科室的黨員醫生一行來到二道河村進行調研,實地了解吳學祥的病情,動員其入院接受系統治療,同時開展義診,收集當地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並著手研究解決辦法。
11月26日,吳學祥坐上由醫院安排的專車,來到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鑒於吳學祥的病情較為嚴重和復雜,醫院關節外科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個性化康復治療及護理方案,選擇較好的人工髖關節假體,實現了術后兩個小時既能下床行走的良好效果,這讓吳學祥消失多年的笑容重新綻放在臉上。
推進支部共建 深化醫療幫扶惠民生
重點救助困難患者,為貧弱群體排憂,為困難群眾解難。吳學祥的康復,只是貴州華夏骨科醫院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入行的其中一個案例。
村民歡迎吳學祥回家。
自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黨支部與海子街鎮二道河村黨支部開展共建以來,醫院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開通“黨員健康直通車”,組織疼痛科、骨科、內科、康復理療等多科室醫生到當地開展義診,為骨病患者進行現場推拿和針灸治療。開展健康講座,引導大家正確預防新冠病毒,並給村民贈送口罩、酒精、體溫槍等防疫物資,惠及周邊4個村寨群眾3500余人,受到當地群眾的交口稱贊。
由海子街鎮二道河村黨支部和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黨支部共建的定點幫扶村醫務室正式挂牌.。
就在吳學祥出院當天,由海子街鎮二道河村黨支部和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黨支部共建的定點幫扶村醫務室正式挂牌成立。接下來,醫院將充分發揮自身醫療資源和技術優勢,為醫務室免費添置必備的治療設備,安排醫生到村醫務室定期坐診,為村醫提供骨科術后基本康復理療技能培訓,持續提升村級醫務室人才培養和服務水平。
“村級醫務室是醫療機構黨建工作的最前沿陣地,隻有建好這個陣地,才能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朱曉東表示,由於貴州山區地形崎嶇、氣候潮濕陰冷,以及村民長期形成的勞作習慣,使得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加之當地經濟條件和醫療技術有限,很多骨疾病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最終讓小病熬成大病,甚至致殘。
華夏骨科醫院的醫生在為村民進行免費的中藥理療。
為了幫助更多山區群眾提高對骨科疾病的認識,及時篩查病因和就診,截至目前,貴州華夏骨科醫院已經與全省9個黨支部達成共建關系,醫院的“黨員健康直通車”也開到了鄉村院落,百姓家中。朱曉東表示,接下來,醫院將繼續保持醫者初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使命,持續深化醫療幫扶合作,促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鄉村,更好地服務群眾,為“健康貴州”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文/圖 陶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