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畢節納雍:苗嶺“仨鳳”有絕技 傳承文化促振興

2021年11月03日14:54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在大山深處的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苗家繡娘熊麗、楊麗、黃梅為了傳承蠟染刺繡文化,帶領鄉親增收致富,分別創辦了鳳之夢蠟染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麗多姿民族蠟染刺繡部和富納蠟染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邊傳授蠟染刺繡技藝,一邊帶領繡娘就業增收,被鄉親們稱贊為苗家“仨鳳凰”。

黃梅的榮譽展。晏夢景攝

時已深秋,山村農閑。彎子村的苗家秀娘們並沒有閑著,他們在熊麗、楊麗和黃梅的帶領下,有的畫蠟、有的刺繡、有的操作縫紉機、有的操作繡花機……“冬春季節恰是我們生意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忙的時候。”麗多姿民族蠟染刺繡部負責人楊麗說。

提到創辦合作社初衷,“仨鳳凰”想法出奇一致:為了傳承文化,帶富鄉親。過去,彎子村的苗家姑娘從小就學習蠟染刺繡。如今,許多90后00后的姑娘不願再拿蠟刀繡花針,傳承了千百年的苗家蠟染刺繡文化面臨失傳危險。如果會蠟染刺繡的苗家繡娘靠技藝就能掙錢,自然就有人願意學習這門手藝,傳承就沒有問題。

黃梅在操作刺繡。晏夢景攝

“仨鳳凰”都是苗家繡娘中的佼佼者,蠟染刺繡技藝精湛了得。近年來,她們先后在市、縣婦聯組織下,參加了全國、省、市、縣各種蠟染刺繡大賽,紛紛獲得大獎。熊麗被評為貴州省十大民間蠟染工藝大師,楊麗獲得烏蒙繡娘稱號,黃梅則成了市級非遺文化創承人。通過外出參賽,她們學習了技藝,增長了見識,明白了她們獨特的蠟染刺繡有很多人喜歡,可以加工產品賣成錢,這堅定了她們創辦合作社的想法。

“仨鳳凰”的蠟染刺繡技藝一脈相承,各有千秋,在發展合作社帶富鄉親方面亦各有絕招。

楊麗(左一)在傳承蠟染技藝。晏夢景攝

熊麗志在做一個“守”藝人,她的合作社重在蠟染刺繡技藝的傳承。她對苗家蠟染刺繡文化特別痴迷。她常常思考,苗家蠟染刺繡要怎樣做才更精致,更美觀,有時候為了構思創作一幅蠟畫,常常整夜睡不著覺。這樣的思考讓她的技藝越加精進,花一個月創作出來的蠟畫被一名上海的愛好者以4.8萬元買走。她精湛的技藝獲得了上海一家公司的青睞,從此建立了合作關系,產品主要銷往國外。“我希望更多苗家姑娘跟著我學習,我免費傳授。”熊麗說。

楊麗則通過對當地苗族服飾進行傳承創新,改掉了穿起不舒服的地方,增加了披肩、腰帶等配飾,讓苗家姑娘穿起更加漂亮。經過楊麗創新的苗家服飾受到消費者青睞,慢慢打開了周邊的市場,產品供不應求。楊麗還大力引進繡花機、印花機,降低服裝成本,走大眾化消費路子。目前,她的刺繡部年產值可達200余萬元。

黃梅則致力於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產品的融合開發,在現代時尚中植入蠟染刺繡元素,創新推出旅游紀念品、文化禮品等一系列產品。她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多家公司合作,創新生產的帽子、背包、體恤、圍巾等時尚產品成了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端消費人群的時尚選擇,每年帶來300余萬元產值。

“仨鳳凰”各展絕技,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帶領苗家繡娘就近就地就業,增收致富。

年越古稀的李從秀是繡娘中的老師傅,別看她戴著老花鏡,但她心靈手巧,動作麻利,一般繡娘比不上,她一個月能掙5000多元。她說沒想到一大把年紀了還能到合作社教年輕人學習蠟染刺繡,還能掙錢。

30歲剛出頭的楊全會是為數不多的年輕繡娘,她自從到合作社上班后,技藝越來越精湛,每個月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今年,她還用存起來的工資購買了輛代步小車呢。她說學會蠟染刺繡,在家門口就能上班,還能照顧老人小孩,不用在外漂泊了。

如今,在“仨鳳凰”帶動下,彎子苗寨裡學習蠟染刺繡的女孩子越來越多。三個合作社每年的產值加起來近600萬元,帶動了村裡70余名繡娘增收致富,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謝朝政)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