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紫雲: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農業現代化

2021年11月03日10:13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紫雲自治縣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端化、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數智化、融合化、全球化”發展方向,以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為抓手,全力推動農業現代化提檔加速,進入發展快車道。

猴場鎮:青出於“藍”勝於藍

藍靛染是我國最古老的草木染料之一,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制作方法取用草本植物配料染制,藍靛染也自此得名,成為了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藍靛,是藍靛染的主要制作原料。紫雲縣猴場鎮全鎮藍靛種植面積共3000多畝,其中,大田壩村村級合作社示范種植藍靛500畝,農戶分散種植藍靛1000余畝。為了讓種植的藍靛產生更多經濟效益,大田壩村合作社建成一個30口池子的藍靛加工廠,收割的鮮藍靛運到加工廠后,放入池中浸泡一定時間,然后放入適量的石灰水進行攪拌調制,最終加工成藍靛膏。成品主要銷往周邊的羅甸、長順、貞豐、關嶺、鎮寧等周邊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一般情況下,1畝藍靛能收割6000斤鮮藍靛,1斤鮮藍靛的價值為1元,除去肥料、種子、人工等成本,保守估算每畝能賺3000元。藍靛產業的發展,積極帶動了農民增收,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堅實基礎。

白石岩鄉:紅芯紅薯“紅起來”

“看似雞蛋黃,食有板栗香”,這是紫雲紅芯紅薯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該縣白石岩鄉依托鄉域內特有的黃壤土特性,將紅芯紅薯打造成全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讓紅芯紅薯“紅起來”。以幸福園、干水井兩個500畝壩區結構調整為核心輻射全鄉,以灣坪村為示范建立紅芯紅薯“小微農場”種植基地,認籌客戶350多戶。客戶認籌地塊后,可以帶著家人來地裡體驗翻地、栽種、管護、挖收紅芯紅薯的樂趣,在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到紅芯紅薯挖收季,在“小微農場”認籌1份地的客戶除了獲得80斤紅芯紅薯外,還能獲得10斤“大山牛肉”。成立紅芯紅薯深加工廠,收購不便以鮮薯銷售的產品,通過深加工做成紅芯紅薯干、紅芯紅薯面條、紅芯紅薯芝麻丸、油炸紅芯紅薯等系列食品,讓品相不好的紅芯紅薯提質增效,解決了大個品相不好的紅芯紅薯銷售難問題。

大營鎮:林下飛出“致富雞”

高床生態蛋雞產業是紫雲縣大營鎮主要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大營鎮在深入推進扶貧產業發展中,通過以政府注入各村級公司的100萬元為啟動資金,選址大營村,建成了高床生態蛋雞養殖基地。經過近幾年堅持不懈的發展,當前雞棚擴大到28棟,最大規模可存欄10.8萬羽,產蛋率達85%,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夯實基礎。為提高蛋雞的產蛋率,養殖場採取輪換養殖方式,即把喂養時間超過1年半的蛋雞作為肉雞出售,更換3至4個月的蛋雞苗入舍喂養。作為肉雞出售的“老齡蛋雞”基本賺回蛋雞苗的成本,除去其余飼料喂養、人工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剩余部分為可獲取的純利潤。大營鎮高床蛋雞現目前每天產量3.4萬余枚,銷售均價為218元/件,根據當前市場價格,每件利潤18元,銷售額約543萬元,主要銷往紫雲本地、普定、貴定、龍裡、貴陽、興義等地。

四大寨鄉:“蜂”收季節甜如蜜

時下,正值紫雲縣四大寨鄉嚕嘎村秋蜜收割季,村裡的蜜蜂養殖點,連空氣中都彌漫著陣陣清香。“快來嘗嘗!秋天的蜜糖,可甜呢!”嚕嘎村蜜蜂養殖管理員伍光學一邊熱情地邀請筆者品嘗蜂蜜,一邊介紹:“林下蜂每年可收割兩季蜜糖,秋蜜最好,是蜜蜂採集五倍子、小葉樹花等含有中藥成分的花粉釀制而成,香甜醇厚,有補養脾臟的藥效。”四大寨鄉森林覆蓋率高達71.4%,為發展特色蜜蜂養殖業提供了較好的蜜源條件。近年來,該鄉依托較好的生態資源,舉全鄉之力大力發展特色蜜蜂養殖業,共設置特色蜜蜂養殖點63個,蜜蜂養殖數量高達1.1萬箱,長期聘用近百名養蜂人員在養蜂基地務工,每月保底工資3000元+提成,年收入5萬元以上,讓當地群眾就近務工過上甜蜜的日子。(劉潔、林文靜、楊正美)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