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瓮安視窗>>瓮安新聞

瓮安“有事好商量”協會:做好信訪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2021年09月26日15:50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2018年,黔南州瓮安縣探索建立信訪與人民調解對接機制,助力信訪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成立了“有事好商量”信訪事項協會。該協會會員三人,分別是會長秦付坤、副會長尹竹鬆、譚學軍,他們都是長期從事司法調解工作退休,有著三四十年黨齡的老同志,平均年齡70歲。

自疫情以來,“有事好商量”協會會員一直堅守在訪調一線,將手機變成了服務熱線,一天24小時接待群眾的法律咨詢,每天通過電話、微信等手段向雙方當事人了解情況、調查核實基本事實,疏通當事人心裡的“堵塞點”,反復進行思想疏導,有效紓解了當事人的思想情緒,得到了當事人的認可和稱贊。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主持調解信訪矛盾糾紛135件,其中勞動爭議糾紛54件,物業管理信訪件34件,口頭咨詢106件200余人次,政策解釋300余人次、心理疏導150余人,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信訪工作“三個轉變”

近年來,隨著“訪調對接”機制的不斷完善、運用和訪調員豐富的工作經驗、突出的專業優勢和群眾認可的方式說理調事、訪前辦理事項、化解矛盾糾紛等。信訪工作呈現了“三個轉變”。

第一個轉變是從實地走訪到網上信訪的轉變。隨著信訪方式的多樣化,網上信訪成為收集民意、匯集民智、關注民生、解決民憂的便民服務渠道,黨政領導干部關注網上信訪多了。第二個轉變是從群眾上訪到領導下訪、約訪的轉變。縣、鄉鎮(街道)領導干部座班接訪、下訪、約訪化解信訪矛盾糾紛已形成常態工作。第三個轉變是從無序上訪到有序走訪的轉變。按照“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治理要求,聚焦源頭防范治理與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相結合,建立完善鄉鎮(街道)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探索推廣村級聯席會議機制,完善鄉鎮(街道)、村居(社區)矛盾調解機制,在所有行政村設立信訪信息員、矛盾糾紛調解員,進一步織密基層信訪工作網絡,實現服務群眾、排查化解矛盾“零距離”,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初始萌芽狀態。

加大法律宣傳,推行律師接訪制,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和法律援助,群眾守法、用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治觀念和法制意識明顯增強,“依法逐級走訪、合理反映訴求”已成為新常態。

“有事好商量”訪調成功法寶

在黔南州瓮安縣信訪“有事好商量”協會辦公室,一聲請坐、一杯熱茶,三位面帶微笑的70歲左右、態度誠懇的調解員,和一聲“請問有什麼事?”的親切問候,便是“有事好商量”協會每天工作的開始。

“猴場鎮朱某財夫婦的女兒20多年前在外死亡,夫妻二人多次寫信到州、省、國家信訪局上訪。經過我們多次到朱某財家走訪,深入了解他家面臨的困難,積極向政府反映實情,為朱某財夫婦二人爭取了司法救助金、廉租房,為其愛人在鎮上找了一份保潔工作,增加收入,交納養老保險,解決了二人老年生活沒有著落的后顧之憂。”秦付坤說:通過溝通、“商量”開展思想疏導及政策宣傳解釋工作,夫妻二人多年心結最終釋懷。

他總結到,調解員要跟當事人一起“有商量”,很多群眾在來訪之前,已經跑過很多部門,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加之在社會上資詢了一些人,因此,來時都帶著怨氣,工作自然不好做。他們總是在接待群眾時耐心傾聽對方講清楚來龍去脈,待其將負面情緒宣泄出來之后,再為其分析清楚案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給出相應建議。無論花多長時間,必須一直講解到來訪者滿意離開為止。

堅守訪前調解中間立場

“信訪部門的職責是受理、交辦、轉辦和督辦,代表的是一級黨委、政府,是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具有中立性,是區別於當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如何把握‘訪’與‘調’的結合點,讓‘訪’與‘調’融為一體,是有效化解信訪事項的關鍵。”會長秦付坤說:隨著社會各層級的調整,針對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勞動爭議、醫療糾紛、合同、非法集資、物業管理等諸多領域的矛盾﹔通過信訪部門導入的信訪事項,最終通過調解委員會深入細致的工作落地化解,真正體現“訪中有調,調中知訪,訪調對接融合”。

他表示,信訪事項的矛盾糾紛,他的且關聯性、敏感性、對抗性非常強﹔而構成信訪事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也有主觀,甚至有些信訪事項法理、事理、情理‘三理’俱在,信訪調解工作的難度和壓力可想而知﹔多年的調解經驗得知,用對等的身份和當事人交流思想,用心與當事人商量才能化解信訪當事人的矛盾糾紛,使當事人心悅誠服,解開心結。所以,訪調員的立場必須是中立的。

據了解,自疫情以來,“有事好商量”協會會長秦付坤、副會長尹竹鬆、譚學軍一直堅守在訪調一線,將手機變成了服務熱線,一天24小時接待群眾的法律咨詢。針對疫情防控的要求,每天通過電話、微信等手段向雙方當事人了解情況、調查核實基本事實,疏通當事人心裡的“堵塞點”,反復進行思想疏導,有效紓解了當事人的思想情緒,得到了當事人的認可和稱贊。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主持調解信訪矛盾糾紛135件,其中勞動爭議糾紛54件,物業管理信訪件34件,口頭咨詢106件200余人次,政策解釋300余人次、心理疏導150余人。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

目前,黔南州瓮安縣信訪窗口聯合接訪調處採取1+1+N(縣信訪局+責任單位+法律服務中心、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交通事故調解委員會、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等調解組織)的方式服務群眾,化解大量的信訪矛盾糾紛,打通了信訪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維護了社會穩定。(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倩、張秀雲)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