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文教

相關改革方案落地實施,“全科開考”、體育“一年一考”、考查實驗操作……

師生共話“新中考”學習之道

2021年08月30日09:19 | 來源:貴陽晚報
小字號

2021年6月,貴陽市“新中考”改革方案落地實施,從考試科目、考試內容、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大變臉”,力求多學科均衡發展,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綜合素質。

新學期,考生該如何調整學習方法?老師、家長該如何配合?面對這些廣大家長關切、考生關心的問題,記者走進貴陽市實驗一中,與多位初三年級科任老師進行了交流,同時對初三年級的學生及其家長進行了採訪,聽他們講述對於“新中考”的理解以及如何配合“新中考”。

改變教學方式

推動學生素質教育

趙昆陽是一名語文教師,她帶的2021屆初三畢業班學生已升學,即將帶新一屆初三班學生,對於“新中考”語文教育的革新,她的直觀感受是語文中考題更加靈活,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減少了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這實際上是在給學生‘減負’。”趙昆陽說。

“比如以往中考卷中的文言文閱讀題和古詩文閱讀題,考查的是課內文本內容,學生隻要稍加理解記憶就可拿到不錯的分數,然而現在全部換成了課外的內容,這就很考驗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和閱讀能力。另外,比如2021年的語文中考作文題是‘我正在准備’,考生若是套用作文模版或用華麗辭藻進行簡單堆砌,並不能拿到高分,考題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生活感和有關自身、家庭及社會的觀察力和感受力。”趙昆陽說。

對此,語文教學也改變了以往的單篇式教學方式,而是採用專題類、整本書閱讀歸納的方式,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督促學生進行心情日志的記錄和知識的積累等。

對於考題更具靈活性這一觀點,數學老師何其剛也深有體會。他說:“中考數學題目要求學生改變‘題海戰術’,學會掌握方法后靈活應用,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要求老師更加高效地利用45分鐘的課堂時間,既保証教學質量又讓學生學得輕鬆。”

英語科目也不例外,英語分數被調整為120分(筆試90分,聽說能力30分)。靈活性大的主觀題佔比增大,考查語法的單項選擇題被取締,30分的英語聽力測試改變為聽說能力測試,採用“人機對話”方式進行考試。

英語任課老師許登勇認為,比起傳統的紙面考試,這種互動式人機對話考試對學生更具價值和意義。許登勇說:“這些改變要求教學要結合課本又高於課本,將音標、語音、朗讀、跨文化交流等內容融入在三年的教學中,將語法融入到具體語境、語篇中,真正地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學生會用,自然學得更輕鬆,效果也更好!”

培養操作分析能力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此次中考改革除了命題更加新穎靈活,在考試科目、考試方法和成績呈現等方面均有變動。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與高中招生考試合二為一,實現“一考多用”,並且“全科開考”,體育將“三年一考”調整為“一年一考”,引入實踐操作測試,鼓勵以“分數+等級”的方式呈現中考成績。

體育科任老師廖思思認為,體育“一年一考”更符合人體運動學規律,更看重孩子的素質教育。“50分的體育分數由40分中考技能類項目成績和10分期末考試、課堂表現(出勤率等)成績構成,這種過程性評價更科學,也打破了以往‘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廖思思說。

此外,此次中考改革增加了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技能的現場操作測試,並設“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級。生物科任老師唐銳說:“生物課是學生進入初中后接觸的第一門科學課,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教師有義務承擔起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重任,學生具備動手能力、科學觀念、科學興趣,有利於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奠定基礎。”

物理教師龍鋒認為,物理的命題思路上提出素質教育遠不止對實驗操作的考查,還包括考題的變革。“‘新中考’物理考題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如基礎知識、思想教育和探究能力等,我們在教學中應清晰地認識到,沒有必要一味追求難題、超綱題,而應該落腳到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上。”龍鋒說。

“新中考”另一大變化是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明確為閉卷筆試,生物、地理、信息技術、音樂、美術作為非計分科目,採取計算機測試,設“A、B、C、D”四個等級,這正是“全科開考”。

美術老師蔣歡認為,此舉可避免學生嚴重偏科,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傾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比如美術,考試也並非以‘畫得像’作為評價標准,美術教學旨在讓學生接受藝術熏陶,感受藝術的魅力,認識‘什麼是美’,這一定是受益終身的東西。”蔣歡說。

道德與法治任課教師梁虹和歷史任課教師朱斐然一致認為,道德與法治和歷史變為計分科目具有重大意義。梁虹說:“道德與法治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初三階段的學生‘三觀’並未成型,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愛國教育等,給學生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朱斐然認為,以往歷史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知古方能鑒今,歷史能幫助學生理解當前的中國、當今的世界。

轉換學習方法

讓學生走得更遠

對於“新中考”,許多學生及家長表示,一開始不可避免地會有焦慮的情緒,但當這些舉措切實落到日常教學中后,就逐漸理解了這些改變的出發點——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特點,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的成長規律,通過考試招生制度的改革,引導和推動學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轉變學校的人才培養觀念,建立多元的評價體制,扭轉過去單純以學生的成績或者分數評價學生的“一刀切”的做法,學校能夠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切實實施和發展素質教育,讓學生穩扎穩打,走得更遠。

孫謙正是貴陽市實驗一中九年級的學生,對於“新中考”,他認為所有學科都學,既考驗了自己變換不同的學習方法,也讓自己養成了一些好的思維習慣。“每年中考體育都有長跑這一項,體育課也不會被擠壓,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勞逸結合,學習很有動力!我也很希望自己在初中階段構建起較為全面的知識譜系,以便無縫銜接高中課程。”孫謙正說。

孫謙正的母親劉彩霞說:“全盤抓,孩子的生活、學習會更豐富多彩一點,這很考驗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時間規劃能力,不過這種能力的鍛煉可以為孩子之后學段的學習、甚至步入社會打下很好的基礎。”

同為初三年級的學生,相比之下,袁子鈞的緊迫感更強烈一些。初一、初二年級時,她骨折過兩次,手術后的她不能再參加中考體育。她說:“通過不斷調試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了均衡各科學習的技巧,除了語數外這些傳統的主要學科,我也很喜歡歷史、道德與法律及物理學科,雖然有緊迫感,但隻要跟同學們一道努力,結果一定不會差!”

除此之外,袁子鈞的母親張曉佳提出了一些期待。袁子鈞經歷了兩次骨折手術,讓她對中考體育“一年一考”產生了一些困惑。張曉佳說,中考改革雖然幫助孩子全方位發展,但也希望政策實施后還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在醫學考量方面,對不同階段孩子的身體、生理等方面進行考察,存在因人而異的一些舉措,這樣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更穩!(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曾靜)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