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魚肥鴨歡稻花香 綜合種養產業旺

2021年08月05日08:27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盛夏,走進鎮遠縣羊場鎮龍洞村“稻魚鴨”綜合種養基地,一丘丘稻田裡,水稻長勢喜人,綠油油一片,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鴨子來回穿梭覓食。

“去年我種了3畝田,稻、魚、鴨都帶來收入。每畝田總共收入5000多元,比以前高太多了。要知道,過去單純種植水稻,每畝收入就1000元左右。”

65歲的村民雷維華,嘗到了“稻魚鴨”綜合種養產業帶來的甜頭后,今年繼續種養。

龍洞村山好水好,交通便利,但之前一直沒有像樣的產業,先后嘗試過發展中藥材、精品水果、生姜等產業,都沒有成功。

2017年,村黨支部書記向澤榮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駐村工作隊到遵義市湄潭縣考察學習。看著別人產業發展得這麼好,群眾跟著受益,他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龍洞村的產業發展起來。回來后結合實際情況多次研判,確定了發展“稻魚鴨”綜合種養產業助農增收的發展思路,在成立村級合作社后,立即推廣實施。

“2018年剛開始推廣‘稻魚鴨’綜合種養產業時,不少群眾並不認可這種做法,也不願意參與。”萬事開頭難,向澤榮多次帶領村干部入戶動員群眾。

為了打消群眾心中的疑慮,調動積極性,合作社流轉田地300畝,帶頭發展起了“稻魚鴨”綜合種養產業。同時,向群眾免費發放魚苗和鴨苗,並承諾村裡將全程進行技術指導和統一回收,但也隻有200戶群眾參與其中,加在一起發展了500畝。

“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掌握了種養技巧。鴨和魚不僅可以吃掉稻田裡的害虫和雜草,其排泄物還可以肥田。另外,魚群游動可以攪動泥土,加快肥料分解。”一名群眾說。

當年八月,到了收獲的季節,也到了檢驗“稻魚鴨”綜合種養產業成績的季節。“一公斤谷子能賣到6元,在我們這地方還是頭一次,以前啊,米都隻能賣到4元多。明年我也要種幾畝‘稻魚鴨’田。”村委會門口擠滿了圍觀群眾,看著賣完谷子的群眾手裡的現金,眼裡寫滿了羨慕。

“優質稻加工成米粒后通過電商平台銷往上海和杭州等地,均價可達到16元每公斤。田魚和田鴨被縣城的酒店搶著要,供不應求。”2018年,合作社收獲優質稻23萬公斤、稻田魚1.4萬公斤、稻田鴨5000余羽,總銷售額達263萬元,平均畝產值超過5200元。

效益有了,參與的群眾多了,管理難度也增大了。為了保証產品品質,該村還探索了由村級合作社統一供苗、統一農資供應、統一防疫防治、統一技術管理、統一市場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讓產品品質和群眾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稻魚鴨’綜合種養產業得到了貴州大學‘三農’專家的大力支持。該校不僅研究編印了種養技術手冊發放給我們,今年還派專家教授來給大伙進行面對面授課。現在,群眾的積極性很高,種養技術也不斷提高。”龍洞村相關負責人李貴清說。2020年1月,該村“稻魚鴨”綜合種養基地還被列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和“貴州省水產綠色健康養殖‘四大行動’推廣基地”。

目前,龍洞村有370余戶群眾參與發展“稻魚鴨”綜合種養產業,總面積達1200畝,戶均增收1.29萬元。

龍洞村只是鎮遠縣實施“稻魚鴨”“稻魚”綜合種養產業的一個縮影。目前,該縣在金堡鎮、都坪鎮、涌溪鄉、大地鄉等12個鄉鎮推廣實施稻田綜合種養項目,面積達5.1萬余畝。(通訊員 洪加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