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文教

堅守教育初心 助力教育扶貧

——記貴州省道德模范蒲邦順

2021年08月04日08:43 | 來源:貴陽日報
小字號

心懷教育夢想,成立興農中學,減免學費助農村學子完成學業,有教無類讓眾多學生學有所成,發揮余熱助力教育扶貧……這是貴陽市白雲興農中學校長蒲邦順的真實寫照。

如今,79歲高齡的蒲邦順仍在為學校發展發揮著余熱。

1965年大學畢業后,蒲邦順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在創辦興農中學前,他已經在四川、新疆、貴州等地從事一線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長達28年。

1993年,蒲邦順放棄了當時公辦學校副校長的“鐵飯碗”,在貴陽市白雲區的一個農家小院裡創辦了興農中學的前身,一個僅有幾十人的初中補習班。他允許農家學子用糧食、蔬菜或者豬肉按當日市價抵交學費,並給貧困孩子減免學費。這種特殊的學費收取方式,在該校一直延續至今。

一年后,補習班的孩子們在中考中獲得了優異成績,43名學生中有6名學生躋身全市前10、41人考上中專。第二年,興農中學租用並改造閑置廠房作為教學樓,開始招收初中新生。在新招收的161名復讀生中,一年后有138人考上中專。

有人問蒲邦順為什麼把學校取名為“興農中學”?蒲邦順回答:“我是農民的兒子,我辦學的初心就是讓農村的孩子通過接受教育擺脫貧窮。‘興農’寓意‘興旺農村教育’。”

1996年,蒲邦順產生了創辦民辦高中的想法,他向全省每一個貧困縣的教育局寫信,誠懇表示“願資助農村品學兼優的孩子完成高中學業”。1997年,興農中學以免除學費、生活費的招生條件,開始面向全省招收品學兼優的農村貧困生。到目前為止,興農中學為貧困生減免學費及資助優秀貧困生的費用累計近1億元。

2001年,興農中學正式招收的首批高中生畢業,66名學生順利升入二本以上院校,其中有22名學生考入北京大學等全國重點高校。從這一年起,興農中學每年都有畢業生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重點高校。2005年,興農中學被批准為省級二類示范性高中。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補齊教育短板”是蒲邦順的主要辦學思路。

為發展中等教育,興農中學從1999年以來已建成750套可容納4500人的學生公寓、186套教師公寓、3000多平方米的學校食堂,並以優厚待遇從省內外引進優質師資。

興農中學十分注重學生的品德培養,“尋找讓學生感動的家長”是興農中學開展多年、獨具特色的傳統德育活動之一。該活動要求學生主動向家長了解:“我為什麼到興農中學讀書?您有什麼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您對我有什麼希望?”

在興農中學的實物展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120元黑乎乎的零鈔,這是一位以爆米花為生的父親為孩子交來的生活費。學校將其放在展台內進行展示,就是為了讓學生們體會到父輩的辛勞與期望。

“精神的力量可以創造奇跡。”這是蒲邦順的人生信條,也被他貫穿於教育扶貧實踐中。

2013年,按照貴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興農中學調研時的指示精神,71歲高齡的蒲邦順前往黔南州獨山縣進行扶貧式辦學。他沒有帶其他教師或管理人員,而僅僅帶去辦學思想和辦學經驗。“落后地區發展教育,必須充分調動本土教師隊伍的積極性、提升自信心,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教育幫扶的目標。”蒲邦順說。

在獨山縣興農中學,除了校長蒲邦順以及少數幾名來自江蘇海安的支教老師,副校長、中層干部以及其他任課教師全部來自獨山縣本地。

在蒲邦順的努力下,獨山縣興農中學與貴陽市白雲興農中學在教育教學管理方面進行“無縫對接”,共享貴陽市的優質教育資源。2019年,獨山縣興農中學躋身黔南州名校行列,極大提升了本土教育自信。獨山教育的“蝶變”,成為貴陽市創新教育扶貧形式的一大亮點。

對於外來投資入股參與辦學的模式,蒲邦順非常謹慎,他說,不能與不懂教育的投資者合作,以避免產生“我要辦學,他要賺錢,志不同道不合”的局面,背離自己為發展教育而辦學的初心。

蒲邦順先后獲得“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貴州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人物”“感動貴陽教育十大人物”“貴州省興校重教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2020年12月,蒲邦順入選第七屆貴州省道德模范(敬業奉獻類)。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金毛毛)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