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貴州:創新體制機制 保護攥指成拳

2021年07月14日08:54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赤水河,因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而聞名於世。

流域河流景觀、人文景觀、生態景觀資源富集,享有生態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的美譽。

貴州高度重視赤水河的生態保護。早在2002年,原農業部發布的《關於在長江流域試行春季禁漁制度的通知》就將赤水河納入春季禁漁范圍。2003年起,貴州將每年2月1日至5月31日設定為赤水河禁漁期。

2005年,國務院批准設立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地跨四川、雲南、貴州和重慶三省一市。赤水河仁懷市五馬河口至赤水市大同河口段被劃為保護區5處核心區之一。

2016年年底,原農業部發布《關於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的通告》,明確從2017年1月1日零時起至2026年12月31日24時止,在赤水河流域實施全面禁漁,禁止一切捕撈行為。這也是長江流域首條實施全面“十年禁漁”的一級支流。

保護赤水河,禁漁之外,貴州在加強生態治理等諸多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

赤水河貴州段,上游在畢節,下游在遵義。為改變“上游保護河水反而受窮,中下游利用河水從而富裕”的現象,2014年,貴州開始探索實施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機制,出台《貴州省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在畢節和遵義之間,確立了一條“保護者受益、利用者補償、污染者受罰”的原則。通過利益分配關系的調整,極大調動了上下游地區共同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根據辦法,如果跨界水質監測斷面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水質標准,下游遵義市向畢節市繳納生態補償資金﹔反之,則由上游畢節市向遵義市出資。獲得補償資金的一方,要將錢納入同級赤水河流域專項資金管理,且隻能用於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

隨著生態補償等系列制度的落地,畢節打響了一場赤水河生態環境保衛戰。30多個項目,包括紙廠、酒廠等被退回或暫緩審批,有些項目因選址不合理直接被否決。同時,利用各級赤水河流域專項資金建成了一批污水處理廠和鄉鎮垃圾收運系統、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站,並完成42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環境綜合治理。

據統計,生態補償機制實施以來,遵義市已累計向畢節市支付補償金6000多萬元。

近年來,貴州還將赤水河作為全省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在釀酒企業集中的仁懷市,大力推進流域釀造廢水治理,建成釀酒廢水集中污水處理設施19座,污水處理能力達每天5.04萬噸。茅台集團投資4.3億元開展冷卻水循環利用改造,每年減少用水315萬噸。此外,當地還大力推進白酒小作坊兼並重組工作,讓重組后的企業進入產業園區,實施統一集中治污,並試點實行第三方治理。

2018年,國家出台《中央財政促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貴州抓住政策契機,積極協調,促成雲貴川三省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赤水河流域水環境橫向補償資金,將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擴大范圍,規定隻要省際入境水質達到Ⅱ類標准即可獲得補償。

三省按照“水質隻能變好、不能更差”的要求,通過生態補償機制“攥指成拳”,形成了合作共治、責任共擔、效益共享的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據悉,2019年,貴州省和四川省各出資2000萬元補償上游雲南省,基本解決了上下游投入和收益不對等問題。

在三省共同努力下,赤水河水質發生了根本性好轉,干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水,赤水河魚類達到149種,社會、經濟、環境成效顯著,創造了河流生態治理的成功“樣本”。

2020年監測數據顯示,赤水河貴州段16個水質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出境斷面水質維持在Ⅱ類以上,高於國家標准。(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