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苗族古瓢舞》“跳”進國家級非遺名錄

【查看原圖】
2016年5月1日,苗族村民在貴州省丹寨縣非遺巡游活動中演奏《苗族古瓢舞》傳統樂器“古瓢琴”。
2016年5月1日,苗族村民在貴州省丹寨縣非遺巡游活動中演奏《苗族古瓢舞》傳統樂器“古瓢琴”。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21年06月11日09:00

6月10日,在國務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中,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申報的《苗族古瓢舞》入選傳統舞蹈名錄。

《苗族古瓢舞》始於唐宋之前,盛於明清之后,流行於黔東南州丹寨縣雅灰鄉境內的雅灰、送隴及排路三個苗族自然村寨。苗族古瓢舞活動多在春秋兩季或節日舉行,男古瓢手在前邊拉邊跳,女性則排成一字形逆時針方向翩翩起舞。舞步為每節三拍、六個音,左右腳各起三步﹔手擺於胸前,作生產勞動的動作。她們頭戴銀角,身穿繡有彩色抽象的龍、鳥,衣角綴有白羽毛。現場演奏的舞曲有邀約曲、贊美曲、歡舞曲、生產勞動曲(尤其反映漁獵內容的)和分別曲。(圖/文 黃曉海)

分享到:
(責編:吳鋒、陳康清)

圖片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