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方:大壩村蝶變記

【查看原圖】
大壩村村民在辣椒基地管護除草。吳守良 攝
大壩村村民在辣椒基地管護除草。吳守良 攝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20年08月07日08:09

“現在的農村不比以前了,啥啥都變成了寶貝疙瘩,好好經營下來,全都可以生錢,爬著還嫌費勁的破山也成了香餑餑,跟著村集體種樹、養雞、養牛,都能賺不少,得把在外面打工的兒子叫回家來跟著干了。”正在家門口正在分揀辣椒的吳守紅說。

在吳守紅的大門上,貼著這樣一幅對聯——感共產黨天恩豐衣足食歌盛世,托農工黨洪福煥然一新樂太平。對聯已有些褪色,默默記錄著大壩村蝶變的故事,院壩外是一條干淨寬闊的柏油路,路兩邊一排排整潔靚麗的民居錯落有致……大壩村在它的蝶變之路上越走越順、越來越美。

強基礎設施,從“窮旮旯”到“安樂窩”

“現在的大壩徹底告別了以前人背馬駝的日子,出門也不再是‘泥腿子’,出門串個親戚回來,鞋底都干干淨淨的,不少人還買上了小汽車,再不濟的人家也有個小摩托,進趟城分分鐘的事,小日子美得很。”住在村頭的陳祖雄說。

路變“寬”行更暢。在農工民主黨的大力協調下,大壩村整合各類資金共計352萬元,修建6米寬通村柏油馬路6.7公裡,通組路8.26公裡,進寨路1.5公裡,連戶路7128米,結束了大壩村不通公路的歷史。

房變新村庄“靚”。從為村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開始,大壩村讓村民居住環境變“靚”的腳步始終不停歇。東奔西跑,整合資金,爭取政策,爭取投資300多萬元,修建民族文化活動中心、新建生態公園、實施茅改工程、民居改造。如今的大壩已然褪去破爛的外套,穿上了美麗的新衣。

“現在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漂亮的房子,下雨天不擔心漏雨,刮風不憂心房塌,每天勞作回來,就隻想呆在自家舒適的‘安樂窩’裡,咱們這時代的農村不比城裡差。”村主任吳明漢說。

護綠水青山,從“大荒坡”到“搖錢樹”

山變綠民更富。以前大壩的山雜草叢生,費大力開荒了也種不出多少糧食,沒啥用,幾年不管長滿了灌木叢還影響出行,成了村民們眼中的雞肋。

鄉村戰略實施以來,在村委的帶領下,大家開拓了思路,積極對接農工黨尋求幫助,在山上種上了“搖錢樹”,養上了“致富雞”“發財牛”,荒山變成了青山、銀山。目前發展退耕還林種植櫻桃100畝、花椒300畝、中藥材100畝﹔養殖生態瑤山雞2000隻、生態牛36隻,同時探索公司+農戶生態牛養殖模式,讓雞肉、牛肉進入大眾餐桌。

大壩村建立“公司+合作社(村集體)+合伙人”的“3+”發展模式,通過主體帶動、整體聯動、合伙撬動助推農業產業發展,目前縣農旅投集團前期投資300萬元建設1000畝獼猴桃產業園,村康安公司和合作社投資100萬元種植辣椒1000畝,項目帶動287戶群眾參與,累計發放土地流轉費50.6萬元,發放農民工工資18.4萬元。

“我們的土地流轉來種獼猴桃,每年每畝有500元流轉費,后面還逐年遞增,獼猴桃到賣的時候還有分紅,平時在地裡打工每天有100元,現在又套種辣椒,辣椒種出來賣錢,這樣一份土地可以賺4份錢,大家腰包都鼓鼓的,個個臉上都笑開了花。”在山上採收辣椒的吳守紅說。

涵文明鄉風,從“獨樂樂”到“眾樂樂”

建制度,人和睦。大壩村抓好自治德治法治三大體系,建立鄉村治理督導員、十戶聯長、紅白喜事管家和公益性崗位四支隊伍,用好“三個一元”機制、干群議事會機制、“四議兩公開”機制抓牢村民自治。聘用鄉村治理督導員5個、建立紅白喜事管家協會1個,十戶聯長31個,聘用公益性崗位人員13個,評選“六美之家”26戶,“四好大壩人”8人,建立文明誠信檔案232戶。

“我們大壩少數民族佔全村總人口的70%,少數民族性子直,脾氣躁,鄉裡鄉親時常鬧矛盾。現在有了村規民約,大家都達成共識,自己的村子大家一起管,不管啥事大家一起說理,一起疏導,鄰裡間都和和睦睦的,晚飯后就一起到廣場上跳跳廣場舞,嘮嘮嗑,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舒心。”村民孔維琴說。

如今的大壩已經完成了一次“蝶變”,基本實現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它是多黨合作、民族協作交出的完美答卷,精彩還在繼續,邁向鄉村振興的步伐依然堅定……(李麗莎 吳貴榮)

分享到: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圖片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