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麻江:爛泥山上的致富“土陶人”(高清組圖)

【查看原圖】
7月4日,張忠祥在自己的土陶作坊裡查看陶坯。
7月4日,張忠祥在自己的土陶作坊裡查看陶坯。

今年57歲的張忠祥,家住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縣杏山街道靛沖村爛泥山組,從小跟隨父親學習制陶技藝的他,經過多年的堅持與努力,成為了當地頗有名氣的陶器制作技藝傳承人和致富帶頭人。

爛泥山因富集制作土陶的粘土而得名,150多年前,張忠祥的祖輩就是看中這一點,才選擇在此安家立業,世代傳承制陶技藝。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因受到工藝、市場等影響,爛泥山的制陶匠人陸續選擇外出打工或轉行,學習制陶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爛泥山的制陶事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2006年,為爛泥山制陶事業現狀感到不安的張忠祥,以“免費打工”的方式,先后到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偷師學藝”,刻苦學習制陶技藝,努力尋找銷售渠道。通過多年不斷外出學習和改進生產工藝,以及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對產品進行精心創作,張忠祥的制陶事業漸漸得到發展,於2014年擴建了作坊,於2017年注冊了公司。如今,他的陶器產品賣到了全國各地,年銷售額達400多萬元,帶動了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年增收4萬多元。

“一個人的致富算不上致富,我還要帶動更多村民共同發展,同時希望我的制陶技藝培訓班早日辦起來,讓更多人了解這門老手藝”張忠祥說。(楊武魁 攝影報道)

分享到: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圖片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