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8歲的鄭龍從山下的幸福小學調任到山上的海嘎小學擔任校長。彼時,海嘎小學僅有一位教師和八名學生,設有一個學前班、一個一年級和一個二年級。看著眼前的一切,鄭龍陷入了沉思。 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鄭龍對為數不多的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過程中,他了解到海嘎小學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曾經也有過六年級,但因學校條件簡陋,不少老師都選擇了離開……
8月3日至10月底,共青團開陽縣委聯合貴陽市少年宮在開陽縣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流動少年宮活動,免費為青少年進行課外藝術培訓,培訓結束后由共青團貴陽市委和市少年宮組織展示成果。 據悉,去年以來,共青團開陽縣委聯合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啟動實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動”項目,利用青年之家、“四點半”課堂、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等團屬陣地,聘請專業教師和派遣志願者,通過開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希望小課堂”……
7月20日,獨山望城社區移民安置點的“四點半學校”裡分外熱鬧,孩子們在輔導老師和社區志願者陪伴下,閱讀、畫畫、寫作業、玩游戲,度過快樂而充實的暑假時光。 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解決搬遷群眾學齡子女放學后、家長下班前無人看管的難題,獨山縣以社區兒童活動中心為載體,通過整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資源,在望城社區移民安置區試點,創建了該縣第一所“四點半學校”……
“我特別特別高興,因為我考上了一中,而且校長還親自給我送來了錄取通知書和復習資料。”7月25日,看著手裡的錄取通知書,桐梓縣黃蓮鄉上螺蟹村的苗族女孩楊貴芬喜不自勝。 黃蓮鄉上螺蟹村是省級一類深度貧困村、少數民族聚居村,全村444戶1983人,其中134戶734人是苗族同胞。過去的上螺蟹村,基礎設施落后、交通不便,人們鮮少與外界接觸,幾乎處於半封閉狀態。這裡的人們世世代代靠務農為生,“人多力量大”“知識吃不飽”的落后思想十分嚴重,村民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大方縣對江鎮元寶村元寶小學,地處貧困山區,許多學生的父母常年外出務工。2017年,元寶小學籌建了校園足球場,同年4月,元寶小學足球隊正式成立。 3年多來,元寶小學足球隊越戰越勇,他們蟬聯了大方縣第二屆師生體育藝術節小學女子組足球團體比賽冠軍,其中有4名球員被中國足球運動學院西南分院錄取……
7月17日,在龍裡縣灣灘河鎮金星村下岜金苗寨鄉愁館的農家書屋裡,兩名小女孩坐在凳子上認真看書。 龍裡縣灣灘河鎮金星村下岜金苗寨,位於龍裡、貴定、惠水三縣交界處,距離縣城68公裡,是一個苗族世代聚居村寨。在龍裡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引領下,金星村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發動群眾投工投勞改造家園,將原本廢棄的苗族老屋改造成鄉愁館,並在裡面打造農家書屋。今年1月,鄉愁館投入使用,並免費開通網絡……
為積極響應全省“大扶貧”戰略,讓科學文化之光照進貧困山區。6月22日,由貴州省電機工程學會舉辦的“情暖古州·科普扶貧到榕江”主題科普活動走進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興華水族鄉高排完小,為該校全體師生送去一次“科技大餐”。 據了解,“科普扶貧雙下鄉”一直以來是貴州省電機工程學會以“科普+扶貧”方式服務於社會的一項重要活動。活動結合貴州省“大幫扶”戰略和電力行業特點,聚焦貧困地區的學校及農村社區,通過開展電力科普活動、捐資助學、捐贈教學辦公設備設施、修繕校園等方式,對這些地區的學校及社區進行公益幫扶……
早上6:40,彭有興跑步到營倉村村口的小山坡,這是他每天要“打卡”的地方,站在那裡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學生們。 5人、10人、20人……他遇到學生就會集結組隊,直到形成一百四五十人的隊伍,大家沿著路邊有序行走,彭有興帶著學生一路小跑,一起唱歌、拍手,還不時地督促學生們維護道路清潔。這樣的畫面在龍場鎮早已成了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