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貴州分社 社長馬躍峰往日報道貴州工作期間報道集
人民日報社貴州分社 採編主任黃 嫻往日報道個人報道集
人民日報社貴州分社 記者程 煥往日報道個人報道集
人民日報社貴州分社 記者蘇 濱往日報道個人報道集
人民日報社貴州分社 記者陳雋逸往日報道個人報道集
核心閱讀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石橋村因“紙”而興。當地手藝人研制出的古籍修復專用紙,走進專業文博機構﹔古法造紙融入現代工藝,創新品類、提升產能﹔依托文化資源,發展“古紙+”等文旅產業。傳承…
…
作為黨中央機關報駐黔新聞人,我們情系貴州,走遍貴州,用一篇篇報道記錄著這裡的精彩蝶變。2023年,人民日報及人民日報海外版共刊發貴州稿700多篇。文旅融合、數字經濟、新型工業化、鄉村振興等報道頻頻見諸…
“前段時間我覺得公司運營電費較高,一個電話打給供電所,才十幾分鐘,他們就來幫我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同時測算哪種基本容量費更劃算,服務真是做到了我們心坎兒上……”談起電力服務,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越崎茶業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這為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提出,“促進文化產業和旅…
近年來,貴州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快速發展,2022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32億元。搶抓產業風口、加快項目落地已成為很多企業的目標。 產業發展,電力先行。為保障企業需求,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積極建立新能源…
苗嶺深處,一個個產業基地裡熱火朝天,新收獲的農特產品即將運往各地﹔黔北高原,一座座茶山綿延起伏,青瓦白牆的傳統民居裡不時傳出歡聲笑語……行走在貴州的村寨,一幕幕豐收景象在眼前鋪展開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
過去,每逢重陽節,貴州茅台酒廠的工人就會從碧波蕩漾的赤水河中挑水,用於新一輪白酒的下沙生產。如今,肩挑背扛的傳統方式已不再採用,但“重陽下沙”這項傳統釀造工藝被完整地保留下來,傳承至今。 近日,202…
初冬的六枝河,碧波蕩漾,水鳥翩躚。沿河步道兩旁,銀杏樹不時落下金黃葉片,為城市增添色彩。 “過去,由於沿河污水、生活垃圾等隨意傾倒,六枝河一度水體發黑、水質嚴重惡化,2019年被列為全省十大污染源之一…
核心閱讀 近年來,貴州省遵義市持續打造以縣為中心、鎮為節點、村為末端的三級農村流通體系,探索走出一條城鄉優勢互補、雙向賦能的發展路徑。交郵融合暢通出行和快遞收發,線上服務平台精准匹配寄遞需求,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