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鲟鱼从大山深处“游”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鱼。地处黔中腹地的开阳县,年平均气温为10.6℃~15.3℃,地下冷流水资源丰富,发展冷水鱼养殖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开阳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以鲟鱼为主体的冷水鱼产业发展,“游”出一条产业振兴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堕秧村鲟鱼养殖基地。
寒露过后,笔者从冯三镇堕秧村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一直下行,来到位于清水河畔的红岩口生态鲟鱼养殖基地。放眼望去,几十口鱼池依山梯次排列,池水干净清澈,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鲟鱼在池子里自由自在地游荡。冯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泓声介绍,2021年,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红岩口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余万元在这里建起了占地4000余平方米,共有75口流水式养鱼池的标准化生态鲟鱼养殖基地。
“2021年开始建设基地,2022年开始投产,一共修建了75个鱼池,目前约养殖8万多尾鱼,年产量20万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场价,一年有210万元左右的毛收入。”贵州红岩口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伟说道。
销售养的鲟鱼。
冯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泓声笔者介绍,冯三镇有三家水产养殖基地,红岩口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最大养殖规模可以达到10万尾鱼,年产量可达20万斤。冯三镇三家水产养殖基地年产量可达30万斤左右,年产值可达350万元左右。
依托鲟鱼养殖基地发展直购直销、原产地直销的模式,把品质优良的鲟鱼送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同时,还将探索发展深加工、生态观光等业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养殖+销售+休闲观光”产业的长足发展,让这条特色鲟鱼产业之路越“游”越宽,着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截至目前,开阳县共在冯三、毛云、高寨、花梨、楠木渡、米坪、禾丰7个乡镇培育发展鲟鱼养殖主体10家,建成鲟鱼规模养殖场11个,鲟鱼生态养殖面积9820平方米(净养水面),鲟鱼年产量预计620余吨,占贵阳市鲟鱼总产量的40%以上,预计产值2500万元。
据悉,今年经农业农村部审定,“开阳鲟鱼”入选2025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图/文 贺安康、赵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