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庆柏:十三年坚守,在公路一线书写担当

从基层技术员到镇宁公路管理段段长,皮庆柏将十三年光阴深深扎根于公路事业的土壤。他以“钉钉子”般的执着,在公路建设、养护与扶贫的战场上冲锋在前,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平凡岗位上写下了不平凡的奋斗篇章。
深耕主业,筑牢公路建设“根基”
2012年,刚入职的皮庆柏为尽快适应公路施工工作,补足专业短板,他主动向老前辈虚心求教,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利用业余时间啃书本、学课件,就是想赶紧把工作能力提上去。“公路施工容不得半点马虎,一点误差都可能影响道路安全。”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不仅考取了路基试验检测员、公路市政二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还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参与科研项目,两次获得贵州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次获得三等奖。2017年,他凭借亮眼业绩与专业积累取得中级职称,2024年底又成功取得副高级职称,完成了从“新手”到“专业骨干”的蜕变。 在安顺公路管理局养路工程科工作期间,皮庆柏牵头编制养护计划时,打破传统模式,引入机器人检测道路病害,让养护方案更精准、更科学;到了镇宁公路管理段工作后,他同时推进多个养护项目,从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到路域环境治理,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盯守,确保质量与进度“双达标”。每到冬季抗凝冻、汛期抢水毁的紧急时刻,他总是第一个冲在现场,带领团队打通“保畅通道”。“公路通,百业兴,我们多操点心,群众出行就能更安全、更方便。”这份初心,让他在2023年获评贵州省公路局“最美公路人”。
皮庆柏(右一)测量路面病害修补尺寸。
驻村扶贫,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2017年8月,皮庆柏多了一个身份——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鸡场大寨村第一书记。为摸清村情,他用三个月时间把村子里里外外跑了个遍,将每家每户的情况都记在心里。听说红岩组对门寨断水一个多月,他立刻带着村支两委找水源、测水质,自掏腰包垫付4000多元购买水管和配件,领着村民一起动手接通自来水;村民反映“走路难、干活难”,他四处奔走争取帮扶资金,先后修建5条机耕道、1条水渠、3个篮球场,还将通村路加宽硬化并装上路灯,让村民出门再也不用踩泥路了,农忙时农机也能直接开到田边。 得知村里想发展林下养鸡却缺启动资金,皮庆柏毫不犹豫拿出2万元积蓄帮助,还积极引进辣椒种植、龙虾青蛙养殖等产业,为村子蹚出增收路。驻村四年,他吃住在村,家成了“换衣服的中转站”。2019年,鸡场大寨村实现全面脱贫,而他也先后获评“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
皮庆柏(右二)背上农药桶与村民一起喷洒农药。
攻坚项目,守护群众出行“平安道”
在公路建设战场上,皮庆柏更是敢啃“硬骨头”的先锋。S209线紫云至猴场段改扩建工程中,在工期紧、地形复杂的双重压力下,他带着团队连续数月驻守工地,紧盯路基压实度与施工进度,不仅按期完工,所在工区还获评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和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班组。 G356线镇宁大山至落别公路改扩建项目推进时,征地拆迁、国防军事光缆迁改保护等难题接踵而至。皮庆柏没有退缩,一次次与各方沟通协调,逐个破解难题。施工中,他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利用遗弃老路改造成加宽带、停车区,为100多户受施工影响的农户理顺房屋进出口,还专门设置生产通道和边沟盖板。“修路不只是建一条路,更要让路服务老百姓、助力地方发展。”他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皮庆柏现场检测沥青温度。
十三年风雨兼程,皮庆柏的足迹留在工地、扶贫村、养护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面对荣誉,他始终保持谦逊:“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如今,他依然奔波在公路一线,以“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信念,继续书写着公路人的坚守与担当。(文/孙静雅 图/贵州省公路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