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开阳县花梨村:服装加工“驻”乡村 小帽子撑起村民增收“致富伞”

2025年09月05日14:17 |
小字号

“送完孩子上学,我就过来做活,特别方便。”李小芬是第一批进厂的工人,她一边熟练地缝制帽檐,一边笑着说,“刚开始有师傅手把手教我们用机器、学工艺。这个帽子和我们平时见的款式不一样,但熟悉了也就顺手了。”更让她满意的是计件工资带来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农忙时忙庄稼,闲时来做工,家里的事不耽误,还能多一份收入。”

缝制巧手.jpg

缝制巧手。

近日,开阳县花梨村委会旁的服装加工厂房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十来名村民围坐在一起,手脚麻利地忙碌着——两人专注整理布条、飘带等原材料,几名熟练掌握缝纫机操作的村民快速缝制帽身,还有两三人负责给成品帽子整理、打包、贴标签,各环节有序推进。

据了解,这家服装加工代理点由贵州云舒服饰有限公司于8月中旬与村委会协商设立,厂房内简易配备14台缝纫机,核心业务是生产销往中东地区国家的“Satin Tie Cap”帽子。生产流程清晰划分成“布条整理、缝制、打包装盒”三个环节,工资按不同工序计价,每件从5分到1.8角不等。公司每月会定期运送2万个帽子的原材料到厂房,村民可根据自身时间灵活报名做工,计件工资按期结算,拿钱及时又省心。

工人们缝制帽身.jpg

工人们缝制帽身。

在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加工厂也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按照合作模式,村集体为加工厂提供场地支持和日常协调服务,每生产一个帽子可收取5分查货费和5分管理费,合计每件获益1角,实现了“企业盈利、村民增收、集体增效”的多方共赢。

“目前,每天来厂房做工的村民稳定在10人左右,大家手脚快、学得认真,日均工资能达到100元左右。”花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春华介绍,加工厂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尤其为留守妇女、剩余劳动力提供了灵活的增收渠道。

打包成品.jpg

打包成品。

小小的帽子,串起了一条接地气的“增收产业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下一步,开阳县花梨村将探索引进更多适合农村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家门口就业”的惠及面越来越广,推动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双提升”,让乡村振兴的根基扎得更稳。(图\文 王玲)

(责编:李丽萍、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