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从“碧须办”看铜仁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2025年09月05日08:52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州省铜仁市坚持开门搞教育、一线解难题,把老百姓“盼的事”变成党委政府“干的事”,聚焦民生难点、堵点,持续推动学习教育成果真正落地生根、惠及于民。

走在碧江区万兴凤凰城路口,新设置的红绿灯交替闪烁,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秩序井然。而在几个月前,这个毗邻住宅区和学校的主干道,还因车流人流量大、车速快,存在不小的交通安全隐患。

“我每天上下班都经过这个路口,发现人车混行,尤其是学生上下学时段令人担忧。”市民安杰告诉笔者:“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碧须办’平台上提交了增设红绿灯的建议,没想到政府反应非常迅速,真的把这件事办成了!”

群众的“吐槽点”就是党委政府工作的“发力点”。碧江区通过“碧须办”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接到市民建议后,立即组织调研、现场勘测。经核实,该路口主干道是连接松桃苗族自治县与铜仁主城区的重要通道,日常车流密集。且上学期间,每天有200多名学生需经过路口到马路对面上学。该区迅速协调在该路口增设红绿灯和测速设备,并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安排交警护学,切实筑牢群众出行“安全线”。

“碧须办”,取“必须办”的谐音,寓意着群众诉求必须快办实办。该平台由早期“共建碧江·码上建议”小程序优化而来,整合了民生建议、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多个模块,拓展了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实现“群众随手提、政府马上办”,让民意表达的渠道更畅通、服务群众的距离更贴近。

“我们创新推出‘碧须办’,就是想让群众的关切能‘随时说、随手提’,不让诉求‘石沉大海’。”碧江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吴再成道出了平台建设的初衷。为确保每一份诉求都有回音、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该平台构建了“调研研判——分类办理——跟踪落实——回访评价”闭环服务机制,全过程征求群众意见,确保解决方案合民心、接地气,有效破解以往信息传递不畅、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切实推动从“被动作为”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截至目前,“碧须办”已累计收到各类意见建议200余条,新就业群体休息站点优化、人行天桥积水、小区停车不便、公交线路优化等一系列民生“小事”不断落地见效,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碧须办”是铜仁广大党员干部转作风、办实事、解民忧的生动缩影。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铜仁市坚持“学”与“干”同向、“知”与“行”同步,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重要抓手,提升服务水平、办好民生实事。全市8200余个基层党组织、16.4万名党员深入一线,通过座谈、现场办公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7437条,推动解决问题5587个,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

“我们坚持将作风建设与重点工作深度融合,把办好民生实事与问题查摆同安排同部署,聚焦解决群众身边难事,坚持开门教育,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办好让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以群众满意检验作风建设成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杨芬表示,下一步,铜仁市将认真总结学习教育经验,固化成果,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确保学习教育善始善终、取得实效。(李紫英、李猛)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