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推开一扇通往千年时光隧道的大门!黔西南州博物馆带你探寻跨越千年的文化根脉

2025年09月04日10:53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芬芳。

走进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仿佛推开一扇通往千年时光隧道的大门。馆内庄重静谧,灯光柔和地洒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上,它们在诉说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

铜车马。

铜车马。

“这件制作精美的铜车马,它的浇铸技术和工艺,与中原地区同时期的文物一脉相承,但它却是在西南山区驰骋奔走。充分说明,早在东汉时期西南地区与中原各地就已经有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华民族不断团结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祖国辽阔的疆域。”讲解员向游客娓娓道来。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认真聆听。

认真聆听。

2022年,黔西南州博物馆推出《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从黔滇桂交界处发掘、采集的先秦两汉时期珍贵历史文物中精选400余件,再现夜郎时期以及夜郎归汉后的历史篇章。讲述黔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生共荣,与中原文化始终保持着密切交往的故事,为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历史文化盛宴。当年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

博物馆的布局别具匠心,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发展线索,将散落的文物精心串联成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

抚琴俑。

抚琴俑。

造型精美的铜车马、巧夺天工的摇钱树、陶醉在音律之中的抚琴俑、深目高鼻的胡人吹箫俑、龙首昂扬的连枝灯、寒光隐隐的一字格铜剑……这些文物就是一部鲜活的史书,见证着西南地区不是文化的边缘,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交汇点。

游客置身其中,认真聆听、仔细感悟、对话文物,探寻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脉,从内心深处升华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流露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

触摸历史。

触摸历史。

“我把铜车马组装好了,跟展柜里的铜车马一模一样!”几个小学生围在电子屏前,兴致勃勃地用触控系统“组装”和“拆卸”铜车马的各个部件,通过亲手拼装,直观地感知东汉时期的铸造技术。

“太神奇了!古人没有现代工具,怎么能造出这么精致的交通工具?”孩子们一边操作,一边兴奋不已。

“文物‘活’起来了,孩子们亲手‘触摸’历史,印象就更深刻了!”一旁的家长笑着说。

博物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可看、可听、可触摸、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让珍贵文物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这种互动体验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历史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

对话文物。

对话文物。

“原来我们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在2000年前的东汉就已经开始了。各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血脉相融、骨肉相连,是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来自山东青岛的梁静深有感触地说。

一件件跨越千年的文物,不再是沉默的古董,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态见证。它们在有力地宣告: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夜郎的疑问》自开展以来,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50余万人次,成为了解黔西南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的文物,不仅承载历史,更唤醒记忆、启迪未来。让文物开口说话,让历史走进人心,坚定每个游客的中华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黔西南州博物馆馆长龙虎说。(文/图 陈湘飚)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