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安顺:“瀑乡红老”暖民心

2025年08月26日19:31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在安顺的街巷弄堂、山区校园、景区路口,一抹抹“蓝马甲”的身影格外亮眼——这支队伍里,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更有不少身着“蓝马甲”的银发身影,他们是西秀区“瀑乡红老”品牌的践行者,也是安顺快乐公益协会的核心力量。自2016年9月协会成立以来,从最初30余人发展到200余名固定志愿者,带动上千人参与服务,“瀑乡红老”队伍中的老干部们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信念,用行动诠释“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无偿奉献,收获快乐”的初心在10年间愈发坚定。

景区“传帮带”:“瀑乡红老”领航,服务百万游客

每年暑假旅游旺季,黄果树瀑布、龙宫等景区里,“蓝马甲”的忙碌身影中总有“银发”闪动——这是协会持续6年的景区志愿服务“老带新”模式,而牵头带队的,正是西秀区“瀑乡红老”队伍中的退休老干部。

安顺快乐公益协会志愿者陪同养老院老人拉家常。

安顺快乐公益协会志愿者陪同养老院老人拉家常。

“刚上岗时面对游客提问特别紧张,是张阿姨教我如何安抚情绪,还帮我梳理了景区换乘路线。” 安顺学院学生小李回忆道。他口中的“张阿姨”,是退休教师张老师,也是“瀑乡红老”品牌中“发挥余热、传承精神”的典型代表。连续6年,张老师坚守景区服务岗,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景点换乘路线、周边食宿信息,甚至游客常问的“儿童票政策”“最佳游览时段”等细节。“看着年轻人从生涩拘谨到独当一面,就像看到公益精神在接力,这比啥都高兴!”张老师笑着说,作为“瀑乡红老”的一员,能带着青年学子服务游客,既发挥了自己“熟悉本地、有耐心”的优势,也让“老有所为”的价值落到了实处。

六年来,这支由“瀑乡红老”老干部领航的景区服务队,累计服务游客超百万人次,成了安顺旅游一张温暖的“隐形名片”。

助学 “马拉松”:“瀑乡红老”暖心帮扶,守护万余名学子

在安顺偏远山区,“蓝马甲”里的“银发”身影,是孩子们最熟悉的“暖心爷爷”“暖心奶奶”。针对少数民族及困难学生,协会建立“按月帮扶、长期陪伴”机制,从小学到大学全程护航,而推动这一机制落地、并始终坚守一线的,正是“瀑乡红老”成员、退休工人唐卫国。

安顺快乐公益协会组织志愿者到景区开展志愿服务。

安顺快乐公益协会组织志愿者到景区开展志愿服务。

“2018年收到第一笔‘奖学金’时,我以为是学校评的,后来才知道是协会的帮助。”普定县的小陈至今记得,当年读大学的她因家庭变故面临辍学,协会通过学校了解情况后,唐卫国带头提议:“把‘助学金’改成‘奖学金’,再附上一封鼓励信,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作为“瀑乡红老”中“发展有老”行动的践行者,唐卫国始终认为,助学不仅是给物质支持,更要“育心”——他和其他退休老干部一起,通过协会公众号、学校推荐等合规渠道收集学生信息,发放时只登记姓名、颁发证书,最大限度保护隐私。

截至目前,协会助学项目累计投入300余万元,温暖13000余名学子,其中20余人已毕业工作或继续深造。“我们不仅要给孩子求学的机会,更要让他们知道,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唐卫国的话,道出了“瀑乡红老”老干部“育人先育德”的初心,也让助学“马拉松”充满了温度。

坚守结硕果,“瀑乡红老”添力,公益底色更鲜亮

安顺快乐公益协会的10年坚守中,“瀑乡红老”的银发力量始终是核心支撑:无偿献血服务队里,退休老干部带头参与,10年累计献血超10万毫升;环境整治小组中,“银发”志愿者每月定期清理河道,用脚步守护绿水青山;关爱儿童项目里,老干部们为留守儿童建立“心愿档案”,亲手为孩子实现“想要一套课外书”“一个新书包”的小愿望。

安顺快乐公益协会开展“快乐成长·温暖童心”——走进百所学校活动。

安顺快乐公益协会开展“快乐成长·温暖童心”——走进百所学校活动。

这份坚守也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协会先后荣获“贵州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安顺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瀑乡红老”成员唐卫国当选全国“最美志愿者”,丁选凡、林碧红获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这些荣誉,既是对协会公益行动的肯定,更是对“瀑乡红老”老干部“退而不休、奉献不止”精神的褒奖。

如今,在安顺的社区里、田埂上、校园中,“蓝马甲”与“银发”交织的身影仍在忙碌。作为西秀区“瀑乡红老”品牌在公益领域的生动实践,这些老干部与青年志愿者一道,用“有始有终”的坚守为安顺添砖加瓦,让奉献在这座城市不断传递温暖。(文/锐锋 图由西秀区老干部局提供)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