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开阳县大石板村:“稻+鱼+硒”蹚出致富新路子 布依山寨村民笑开颜

2025年08月25日14:13 |
小字号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初秋时节,在龙岗镇大石板村的千亩梯田里,水稻郁郁葱葱、鱼游浅底,一幅“稻香鱼肥人增收”的丰收图景正缓缓铺开——这里,正是参与2024年贵州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培养的大石板村村委干部韦国刚“稻+鱼+硒”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结出的甜美果实。

大石板乡村振兴头雁韦国刚花桥小院稻花鱼成品鱼展示.jpg

韦国刚展示稻花鱼。

“今年我家扩到8亩,收入翻了一番!”“去年我试种了3亩,光卖鱼就赚了5000多块,稻米因为含硒,价格也比普通米高!”大石板村村民罗大姐一边投喂鱼料,一边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我家扩种到了8亩,预计收入还能翻一番!”

像她这样因“稻+鱼”增收的农户,在全村已有181户。三年来,该项目从最初的50亩试验田,扩展到如今的500亩规模,覆盖11个村民小组,带动了全村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户实现增收。

硒元素+好水+便利交通,天然优势变发展胜势;大石板村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更难得的是土壤中富含硒元素,种出的稻米和养出的鱼天然含硒,营养价值高,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我们这儿水好、地好,以前光种水稻效益有限,现在‘稻+鱼’双收,再加上‘硒’招牌,价钱上去了,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一位正在田间收鱼的布依族老乡高兴地说。

韦国刚参与2024头雁计划培训.jpg

韦国刚参与2024头雁计划培训。

龙岗镇镇长杨扬介绍道:“镇村联动、政策支撑,农旅融合激活乡村;龙岗是农业大镇,水稻种植基础雄厚。但我们不满足于传统农业,而是要探索附加值更高的路径——‘稻花鱼’是贵州特色农业品牌,我们依托大石板村的地理、交通、水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

在村“两委”的积极争取下,贵阳市、开阳县农业农村局、龙岗镇持续投入技术支持和项目资金,推动基础设施提升和农旅一体化建设。

如今,大石板村不仅实现稻鱼双收,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抓鱼、品尝农家饭,初步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

从“引导种养”到“主动发展”,构建完整产业链;“接下来,我们要让‘稻+鱼’项目真正扎下根、长出苗。”镇长杨扬如是说道,“一方面要继续扩大规模,推动群众从‘要我种’转变为‘我要种’;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强化基础设施,打通产供销全链条。”

与此同时,龙岗镇还将支持农户发展农家乐、家庭农场等业态,推动“稻花鱼”品牌宣传推广,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旅游饭”,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如今,开阳县的大石板村,布依族群众正唱着山歌、弯着腰,在稻田里捞起一条条肥美的稻花鱼。那里有稻香、有鱼跃、更有幸福生活的回响。(图/文 李家建)

(责编:李丽萍、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