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纳雍:农民讲师院坝传新风 田间授技艺

“要使烟叶全房黄,分类编杆是妙方,成熟烟叶高温层,欠熟烟叶中层装,过熟放在阴凉处,变黄一致再进房,烘烤技术跟得上,保证烟叶全房黄。”8月13日,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龙场镇奢旮村,一场别具一格的宣讲活动正在上演。
县农民讲师协会理论宣传二人组宣讲员在宣讲。杨英摄
纳雍县农民讲师协会“理论宣传二人讲”的熊朝举(当地知名“种烟状元”,曾获全市烤烟烘烤大赛一等奖)与蒯艳,先用“大白话”、顺口溜向村民普及移风易俗、安全生产、孝老敬亲及环境整治知识,随后又走进烟叶烘烤现场,手把手传授烘烤技巧,让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
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浅显易懂的“大白话”,让在场群众频频点头。“他们的宣讲很接地气,让我们一听都懂,一学就会。”奢旮村村民余美军的感慨,道出了群众对这场宣讲的认可。
宣讲员深入烟叶烘烤现场传授烘烤技术。杨英摄
今年初,纳雍县农民讲师协会创新机制,将50余名农民讲师以“两两组队”形式,组建“理论宣传二人讲”,启动“农民讲师乡村行提升行动”。这些讲师既有深耕烟叶种植多年、善用“顺口溜”传技的“土专家”,也有深谙乡土人情、擅长“接地气”备课的青年骨干……他们走村串寨,把党的惠民政策、科学技术、文明乡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送到千家万户。不断激发群众自主创业的信心,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群众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院坝里,他们讲政策、倡新风,破除“薄养厚葬”“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田间地头,他们手把手教技术、解难题激发群众自主创业信心。每一场宣讲,他们都做到“量体裁衣”,按需施教。
宣讲员深入烟叶烘烤现场传授烘烤技术。杨英摄
“我们的每一场宣讲都是精心准备的,不仅要学习好国家的政策,还要了解当地老百姓的风土人情,利用大白话,大土话,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蒯艳说。
截至目前,“理论宣传二人讲”已累计开展宣讲近200场,覆盖全县26个乡(镇、街道),直接惠及群众近1万人次,余下3个街道的宣讲活动,将在本月全面结束。
无论是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还是烟叶烘烤的“丰收密码”,这场“理论+实践”的宣讲行动,都在为纳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杨英、卢凤腾、卢春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