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开阳:茶旅融合谱新篇 点“绿”成金促振兴【3】

茶香氤氲,绿美宜人。立秋过后,骄阳依然似火,走进位于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的蓝芝茶园,放眼望去,满目青翠。连绵起伏的茶山上,一排排茶树整齐排列,嫩绿的新芽挤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这是开阳县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融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开阳县立足资源优势,探索“茶业+旅游业+文化体验”的生态观光茶园新模式,做长做强茶产业链,让小小绿叶变成致富“金叶”,扩大品牌效应,促进茶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致力“建链” 以“小茶叶”长成“大产业”
盛夏时节的云雾缭绕的千亩兰芝生态茶园,38名采茶工指尖翻飞上演“速度与精准”的双重较量,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诠释着“百年贡茶韵味”;古法制茶区茶香四溢,制茶师们“锅”显神通,在铁锅杀青、揉捻、烘焙间传承百年非遗技艺;茶艺竞技舞台则化身为美学展厅,青年职工将富硒茶文化与琴艺、旗袍元素创新融合,以“茶+”艺术演绎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美丽新图景。
禀赋优势,推动茶业发展“加速跑”。立足“高山、生态、净土”资源禀赋,以茶为媒、以旅为翼,打造出“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茶旅融合示范样板,加速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传播文化,追溯产业发展“新起点”。独特的品种和悠久的种茶史也让开阳孕育了浓厚的茶文化。“开阳富硒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史书记载,开阳茶叶早在宋元时期就已有种植,明清时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清代曾得到乾隆皇帝赐名“南贡茶”。开阳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已有种植记录,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县域境内山峦起伏,气候温润,是优质茶叶的天然产区,具有“贡茶之乡”美誉。以文化为载体,推动茶叶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擦亮品牌,激活茶业发展“新动能”。开阳被誉为“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阳富硒茶以“黄金产茶带、天然硒元素、生态云雾养”的独特禀赋,成就了“绿润如玉、香沁肺腑、回甘生津”的上乘品质。持续擦亮“开阳富硒茶”中国好绿茶推荐区域公共品牌。以富硒品牌为抓手,持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今年在南龙乡增加500亩茶种植面积,进一步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截至目前,全县已有茶叶基地9.2万亩,引进加工生产线110余条,培育茶叶企业52家,带动4万余户农户从事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6亿元。
强化“补链” 以“茶风景”变成“茶钱景”
“来来来,你们靠拢一点,把茶篓举起来,我给你们拍照。”来自贵阳的游客余晓宇每逢茶叶采摘时,便会携友邀朋来到禾丰乡云山茶海采茶观光旅游。今年以来,开阳县以茶园观光、茶叶采摘体验等形式。推动茶旅融合,形成主题性、系统性和极致性的旅游体验。
以茶为媒,民宿旅居变露营体验。以文化赋魂提升茶品位,打造“十佳茶旅一体化”“最美茶庄园(民宿、酒店)”“茶+营地”等茶旅融合的品牌,为推动茶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云山茶海旅游度假中心将茶文化的理念融入乡村民宿的空间设计中,让游客体验回归自然以及感受传统文化特色。同时,云山茶海打造以“茶园、云海、夕阳、日出、星空”等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帐篷露营基地,帐篷的单间、标间、轻奢等不同标准的房型,游客可在茶园中享受到露营、品茶、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烧烤、篝火、露天影院、团建、露天KTV等多重体验,让游客更宜居。
以茶为游,生态茶园变旅居景点。依托茶园优美生态,开发特色民宿集群,民宿的设计与建造融入茶元素,从外观的木质结构、青瓦坡面,到室内的茶主题装饰画。云山茶海基于茶旅一体,发展成一个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齐全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推动当地茶旅一体乡村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
以赛提能,茶赛技能变茶叶展销。坚持以赛竞技,以赛提能,常态化开展“开阳富硒茶”杯技能大赛活动。大赛共设置双手采茶赛、手工制茶赛、春季斗茶赛三个板块,展示茶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与前沿趋势。同时,配套开展民俗歌舞表演、特色茶美食展销,打造一场集商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盛会。拓宽开阳茶叶销售渠道,提高茶叶附加值。
创新“延链” 以“特色化”助力“茶旅化”
创新思路,推动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城乡统筹发展,提高茶叶工艺水平,组织开展科技攻关,重点抓好优质茶开发技术、有机茶生产技术、贮藏保鲜技术以及茶叶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中低档茶的深度加工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着力将茶叶特色化发展助推茶旅一体化发展。
研发茶业发展精品,延“链”增收。坚持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以茶业为载体,在云山茶海景区的特色民宿、小个专经营主体“整圈授信”,研发茶疗、茶枕、茶叶籽油等茶产品;挖掘民俗茶饮食,推出茶业制造的特色菜、茶糕、茶糖、茶酥、茶饮、茶饼干等茶食品,不断促进茶农增收致富。大力实施“生态茶园、茶叶观光园、茶趣园、茶叶公园”等茶旅游项目建设,确保茶旅游项目早竣工、早发挥效益,高标准打造集美丽茶园观光、采摘鲜茶、炒茶制茶、茶艺欣赏、科普宣传、运动养生、茶产品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旅游特色景区。
抓实富硒茶业推介,以“茶”引流。不断凝聚把茶叶打造成“两山”转化重要特色产业的共识,积极运用新媒体宣传平台,帮助茶农拍摄宣传短片,助力乡村网红打造专业直播间,支持培育一批乡村网红、小红书,以“网红效应”直播带货助农增收。同步,在天猫、阿里巴巴、京东等全国知名网站和抖音、快手等开设网店经营销售,拓展国内市场,完善网络销售,在省内外相关城市设立品牌专卖店,力争让开阳茶业进驻大中城市的生活超市,提高开阳茶叶市场占有率。
优势“强链” 以“增产量”转为“提质量”
采取有效举措提高茶叶产业的同时提高茶叶的质量,要在强势品牌影响力上下功夫。大力支持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云山茶海等龙头茶企业提高品牌实力,不断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育精品,从“无”到有。积极推动“公司+合作社+茶农”的经营模式,助力龙头企业精心打造高山云雾茶种植基地,在茶业发展上妙笔生花,全力做好品种优、品质高、品相美、品味足、品牌响“五品”大文章。以“党建共创、护茶发展”行动为载体,做实调查研究,了解到一些乡(镇)有不少茶产业经营主体存在设备落后、厂房旧小等情况,联合走访辖区优质茶企问需解难,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研判分析市场前景,帮助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推进茶叶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打造品牌效益。
强联动,以“点”带面。推行“龙头企业+联合体+合作社+专业茶厂+农户”的运营模式,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优势,制定完善种、产、加、销、储、运等全产业链的统一标准规范,带动全辖区的种茶散户、小作坊、小合作社的鲜叶能够归口加工,统一提升茶叶产品总体品质。同时,依托共创平台资源优势,与开阳县茶办沟通对接,按照“联盟协作、品牌共用、渠道分销、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实行统一管理、抱团发展、升级产业。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坚持以品质破局,将上万支棒棒茶顺利出口新加坡,意味着开阳茶产业正迈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一片叶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图\文 杨刚)
(责编:李丽萍、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