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松桃黄板镇:沃野织锦绣 百花齐放产业兴

2025年07月22日18:21 |
小字号

黄板镇。
黄板镇。

黄板镇地处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118.2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2个村民组,共6914户31,685人。年均16.1℃的温润气候滋养着这片土地,49%的森林覆盖率晕染出层层绿意,独特的山地肌理孕育出多元农业的沃土。当自然的韵律在梯田林海间流淌,一幅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振兴画卷,正于绿水青山间徐徐铺展。

传统作物“固根基” 稳定增收添底气

行走黄板,28个村庄的房前屋后、坡坎沟沿,处处生机盎然。该镇紧跟全县产业发展布局,始终以“党建红”引领“产业绿”,着力实施“订单式”种植,千亩辣椒垂枝似火,串起丰收的喜悦;两千余亩花生绿浪翻涌,饱满荚果积蓄甘甜,从育到收提供全程服务,既提产量更优品质,为农户打通了“种得出、卖得掉”的产销通道。

在筑牢传统产业根基的同时,黄板镇还深挖山地特色产业潜力。曾零星散落的高粱,如今在种植大户带动下,400亩连片种植地在山间铺展,沉甸甸的穗头低垂,如大地酝酿的琼浆,聚成金色海洋,不仅为黄板产业图谱增添坚实底气与鲜明特色,更拓宽了百姓的就业路。

山地新产“土生金” 产业转型添活力

黄板人深知,固守旧规难迎春色满园,当低效的传统作物徘徊不前,变革的智慧便如清泉般涌动了起来。今年,该镇立足山地特质,前瞻布局高效农业,引进了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药材白术及先进的种植技术,土地流转的活水漫过田垄,500亩白术幼苗在此列队扎了根,为山地注入了崭新的生机,也捎来了名贵中药材的清苦香气。

从土地流转整合到良种技术落地,再到销路对接搭桥,每一步都精准发力,村民既享流转收益,又能在基地务工学技,这是产业升级的注脚,更是群众攥在手中的增收密码,让土地生出了新价值。

与此同时,500亩蓝莓园也焕发蓬勃生机,鲜果采摘与果干、果汁、果酒等精深加工产品齐头并进,循着线上线下渠道销往省内外各地,总产值超110万元。产业链在延伸中迸发新动能,农旅融合的实践让土地既生绿意,也结“金果”。

多元产业“齐绽放” 乡村振兴添动能

黄板镇的振兴长卷,远不止于阡陌纵横的种植业。当山风拂过草木,飘来的除了特色作物扎根沃土、生长丰收的气息,更有蜂群携来的甜意,那是自然的馈赠,亦是黄板人深耕山地的回响。

2023年,黄板镇以招商为笔,开拓产业新局,成功引进湖南常德珍珠蚌养殖大户,昔日200余亩山塘化身“珍珠港”。据了解,珍珠蚌养殖基地不仅养殖珍珠蚌,还科学配套养殖淡水鱼和蛋鸭,有效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年收入突破300万元,撬动了高端养殖业转型,一池碧水映照出产业升级的粼粼波光。

近年来,黄板镇还大力发展“牛”产业,着力壮大“牛”经济。目前,全镇肉牛存栏量近2000头,产业版图清晰铺展:已建成400头以上规模的现代化“牛超市”1个、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5家、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1家、50头以下“家庭式”肉牛养殖场45个,共同织就了黄板特色养殖的坚实网络,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牛”劲。

从传统种植到特色养殖,从单一生产到链条延伸,产业根系在多样化发展中越扎越深,既撑起全镇振兴的骨架,更串起村民增收的脉络,带动50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未来,黄板镇将继续立足区位优势,以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深耕“一主三副+短效产业”模式,擦亮“产业强镇”名片,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高附加值华丽转身,续写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新篇章。(图/文 陈薇、戴刚)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