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到修文县香巴湖村开展“三下乡”活动

7月8日,通过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情润乡土解民忧 心暖乡村护安康”实践队20多名队员,走进修文县景阳街道香巴湖村开展“三下乡”活动。
香巴湖一角。
当天,实践队师生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一道,分为两个组,分头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活动,沿村组道路打扫环境卫生,清扫道路、铲除杂草、捡白色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大学生们不怕脏、不怕累,忙得不亦乐乎,村里很多群众纷纷加入他们的劳动行列。
“近期,‘两清两改两治理’是全省的一项重要工作。香巴湖村环境优美,是全县目前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村,目前入住的外省旅居客人有200余人,为让村寨更加宜居宜游,我们积极对接贵州医科大学,组织‘三下乡’活动来我们村里面,大家一起打扫卫生,开展人居环境治理。”香巴湖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骥介绍道。
“通过帮助村民一起整改道路沿线、房屋周围的垃圾,我们感觉受益挺深,我认为,在村寨中也许还需要更多类似的垃圾治理行动,希望通过我们带头,能够让村民自发地学会清理垃圾,更加重视垃圾分类。”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学生王玟萱说。
贵州医科大学实践队与村“两委”开展法治宣传。
当天,贵州医科大学实践队与村“两委”还开展法治宣传、走访慰问等活动,向村里10名生活相对困难的老年人、老党员、脱贫户发放米、油等慰问品。
据悉,修文县景阳街道香巴湖村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入村工作以来,很快进入角色,融入基层,积极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献计出力、担当作为,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实践队师生清扫整改道路沿线与房屋周边垃圾。
“驻村以来的这一个月,我们首先重点关注和走访的是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针对村里面产业发展比较薄弱的情况,我们积极谋划了一个金秋梨以工代赈的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初步的资料收集。后期,我们将结合村里面的具体实际,再看一下怎么来帮助村里面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村民收入。”刘骥说。(图/文 姜继恒、郭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