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铜仁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2025年07月10日10:13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7月4日至7日,铜仁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10名学子组成的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奔赴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子云村和大湾苗寨,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

禁毒防艾、防诈骗知识宣传.webp.jpg

禁毒防艾、防诈骗知识宣传。

在抵达村里后,实践队与村干部召开了见面会。会上,村干部代表详细介绍了本村的人员结构、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等基本情况,双方就实践内容、开展形式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铜仁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叶丹在见面会上强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同学们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大家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同时要珍惜实践机会,锻炼自我、提升综合素质,展现铜仁学院学子的良好风貌。

实践队开展的免费拍摄全家福活动,在子云村和大湾苗寨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队员们耐心引导村民摆出温馨姿势,用相机定格下一个个幸福瞬间,随后现场打印照片并加相框赠送。一张张照片,承载着村民们的喜悦,也拉近了实践队员与村民的距离。

子云村座谈会.webp.jpg

子云村座谈会。

活动期间,实践队员们结合乡村发展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话的核心要义与重要意义,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此外,队员们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真实案例等方式,向村民普及禁毒防艾和防诈骗知识,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守护自身和家庭的安全。

在大湾苗寨广场,实践队员们积极投身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他们不怕脏、不怕累,手持扫帚、垃圾袋等工具,认真清理村庄道路和公共区域的垃圾,用实际行动为改善乡村环境贡献力量。在养怡书院,实践队员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铜仁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龙智先教授的带领下,深入体验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苗绣、扎染等传统手工艺制作,亲身感受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子云村和大湾苗寨拍摄宣传片,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这两个地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为村民拍摄全家福或个人照.webp.jpg

为村民拍摄全家福或个人照。

铜仁学院选派驻子云村工作队员文兵老师说:“新媒体中心同学们的到来,给村子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新思想、新视角。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大家看到了青年一代对乡村发展的热情与担当。他们利用新媒体技术宣传村子,让我们看到了村子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合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实践队队长游燏声也感慨道:“当看到村民们收到全家福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做的事情虽小,却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快乐。在宣讲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更明白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群众易懂的语言的重要性。尤其是沉浸式接触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明年我还要继续参加……”

铜仁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叶丹给实践队员们提工作要求.webp.jpg

铜仁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叶丹给实践队员们提工作要求。

经过4天的努力,实践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为村民拍摄全家福或个人照500余张,打印赠送相框215个;拍摄宣传片、人物专访等视频5个;围绕禁毒防艾、防诈骗知识宣传覆盖村民1000余人次。

体验苗族非遗文化.webp.jpg

体验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为子云村和大湾苗寨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队员们用青春和汗水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青春力量。下一步,铜仁学院将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图/文 铜仁学院)

(责编:李丽萍、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