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办好学生“食”事 守护舌尖安康

农家小炒肉、麻婆豆腐、炝炒白菜等菜品相继出锅,紫菜蛋花汤、甜酒粑热气腾腾,西瓜整齐摆放,火红的颜色十分诱人。
清镇市第三教育集团(中环校区)学生午餐。
7月2日中午,清镇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中环校区食堂内,学生们鱼贯而入,有序地在窗口排队打饭,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享受幸福“食”光。
“菜好吃,每天花样也不同,不会腻,早餐5块有牛奶有鸡蛋,中餐和晚餐三菜一汤才6块,卫生又划算,在学校吃饭我都长胖了。”面对镜头,七年级学生李贤博忍不住小露一下手臂肌肉,用简单直白的方式为食堂的饭菜做证明。
清镇市第三教育集团(中环校区)学生正在就餐。
看着学生们大口咀嚼,有说有笑,一旁的几名陪餐家长,也动起了筷子。“孙女回家就说学校的饭好吃,我一直半信半疑,今天来尝了,口味确实可以,价格也便宜。”可口的饭菜,打消了家长毛淑琼的顾虑,对孙女的校园生活更放心了。
这些来自学生与家长的真诚认可,源于清镇市多年来对校园食堂的精细化管理。自2013年起,清镇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食堂便采用自办自管模式,始终坚守公益性原则,实行零利润运营。学生缴纳的就餐费全部用于食品原材料采购,每月初,食堂都会在教学楼公告栏和家长群同步公示上月收支明细,小到一颗鸡蛋的采购价,大到整月的肉类支出,每一笔账目都清晰可查。
清镇市第三教育集团(中环校区)学生正在就餐。
经费公开是基础,营养安全才是目标,据清镇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俞国文介绍,为确保学生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学校成立膳食工作领导小组和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严格把控食材的采购关、验收关、储存关、加工关,并邀请家长陪餐,对环境卫生、质量评价、营养搭配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与三中教育集团不同,地处清镇市陈亮堡村的红枫第七小学,作为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学校,严格实行“5+1+2”供餐模式。在政府每生每天膳食补助的基础上,学生每餐只需支付2元,就能享受到营养午餐。
清镇市第三教育集团(中环校区)食堂内厨师正在制作午餐。
2元虽少,但学校一直在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食材都是当日送当日做,每天保证食材12种以上,每周保证25种以上,每顿午餐标配三菜一汤一水果,每周三天加牛奶,蔬菜水果和牛奶均衡搭配,保证学生的营养健康。”清镇市红枫第七小学食堂管理人员王永贤说。
红枫湖镇第七小学营养餐。
据悉,今年来,清镇市教育局建立了包含食材管理和询价、食品安全举报、食堂食品添加剂使用等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同步强化应急演练、监督管理和安全培训,全力守护好学生的校园餐。下一步,清镇市教育局还将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和膳食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学生用餐质量,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图/文 郭露、陆劲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