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七星关:林业碳票让绿水青山“变现生金”

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白马山7万余亩的国有林场内,百米高的树木在阳光下舒展着翠绿的枝叶,其中,有一片占地3020.9亩的特殊区域,这里生长的松树、杉树,不再只是满目苍翠的风景——一张林业碳票,正悄然将这片绿色转化为可计量的生态财富。
七星关区白马山7万余亩的国有林场内森林茂密。
“不砍一棵树木,林场一样可以挣钱!”七星关区国储林项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雷琴看着电脑里的碳汇权证笑着说。截至目前,公司已在“贵州省生态产品交易服务平台”挂网交易两笔,主要用于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后,可自愿购买林业碳票相抵。
雷琴口中的“生钱”钥匙,正是七星关区大力推行的林业碳票。作为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生态先锋”,全区275.2万亩林地正经历一场价值蝶变。在区委、区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林业部门精准发力,成功组织申报林业碳票2张、核定碳减排量12.05万吨,为毕节市林业碳票最多的县区。
七星关区白马山国有林场树木长势茂盛。
“林业碳票,就是一张林业碳汇权益资产的‘身份证’。”七星关区石漠化管理中心主任余磊解释,碳汇量以林木生长量增量作为测算基础,并换算为二氧化碳减排量,最终以“票”的形式发给林木所有权人。
七星关区国储林项目有限公司作为省级第一批林业碳票的持有人,于去年3月28日成功申报了该碳票,也是毕节市第一张省级林业碳票。“我们登记地点为白马山林场3020.9亩的区域,经测算,在5年监测期内,这片区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4767.38吨,根据贵州省环交所挂牌收盘价93.5元/吨计算,预计经济价值达到231余万元。”雷琴介绍,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人或单位,可通过自愿购买林业碳票,履行生态赔偿(修复)责任,每认购一笔林业碳票交易,即从其中扣减,直至用完。
省级林业碳票。
从苍翠林海到可交易碳汇,七星关的“点绿成金”之路布满荆棘。自林业碳票组织申报以来,区委、区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高频对接省市林业部门,将抽象的方法学转化为符合本土林情的操作指南;并适时召开了专题调度会,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工作责任,有力推进项目开展,同时区林业局强化技术服务,积极组织国有平台公司对符合林业碳票申报的地块,开展遴选和碳汇监测工作,锁定全区碳汇优势林地区域。
随着毕节市国家级林业碳汇项目启动,七星关已有1.98万亩造林地通过省级数据库审核,即将纳入更大规模的碳汇资产包,未来可实现企业购买碳汇抵消排放,林农共享收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碳票交易凭证。
当“呼吸”成为可交易的资源,绿水青山便拥有了持续反哺百姓的造血能力。“下一步,七星关区将持续强化林业碳汇能力建设,培育专业人才队伍,盘活全域森林资源,推广林业碳汇的开展,助力于全区的绿色经济发展。”余磊表示。(图/文 邱梦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