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宅吉乡:乡村蝶变焕新颜 和美乡村如画来

从到处是山旮旯地、“毛狗路”,到连片高标准农田、宽阔产业路、农业产业兴旺,开阳县宅吉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狠抓集体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宅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宅吉乡通过“村集体经济+N”的发展模式,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稻油轮作。
夏季的宅吉乡,处处散发着产业兴旺的气息。高标准农田里,工人们忙着采收蔬菜、装筐……生猪养殖场里,养殖人员熟练地投喂饲料;田间地头,有的农民忙着红薯苗移栽,有的农民忙着水稻移栽,有的农民忙着烤烟、玉米等农作物管护。曾经土地撂荒、青壮外流的农村,如今变得产业兴旺、生机勃勃。
“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到处是撂荒地,村集体经济更是‘分文不剩’,账上连付电费的钱都拿不出来。”退休老村干部感慨地说道。面对困境,宅吉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在外经商回乡人员竞聘村党支部书记,利用党支部书记经商头脑,秉承“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理念,因地制宜谋发展。
高标准农田的壮丽美景。
自2021年以来,在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宅吉乡各村采取“村集体+N”的模式,全面开启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征程。乡党政班子成员带头摸清乡内资源,外出考察学习,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党员干部主动承担起项目推进中的急难险重任务,用实际行动凝聚起发展合力。通过开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务,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宅吉乡的发展逐渐向好。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宅吉乡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借力外部资源,引进企业在宅吉乡发展种植养殖,带动群众就业和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同时动员群众积极学习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另外,宅吉乡还发展“订单式”种植产业,为农民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可靠的收益保障,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还能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和美乡村。
在宅吉乡,红薯加工厂的建成,形成“红薯深加工”产业链;盘活保星榨油厂和菊花深加工厂,形成“油菜籽加工”“菊花加工”产业链,进一步壮大辣椒加工厂,形成“辣椒深加工”产业链;做好丽久香肉制品和官庄村腊肉深加工品牌,形成“肉制品深加工”产业链。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不仅消除群众“种得下、卖不出”的顾虑,还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也激发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动力。
宅吉乡紧紧围绕“国家行业级烟叶综合体万担乡镇”,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立足富硒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和天下蜜糖香烟”特色产业,全乡烤烟种植面积5000余亩。同时,推行“烤烟+N”模式,充分发挥冬闲田作用,发展油菜轮作9000亩以上,蔬菜轮作1000余亩,既保障了“米袋子”,也保障了“菜篮子”。
农技培训。
稳粮助增收方面,宅吉乡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三改”“四化”“六工程”建成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沃土计划”项目4000余亩,实现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机械化。为让高标准农田效益最大化,宅吉乡推广“稻+油菜”“稻+蔬菜”“麦套烟+蔬菜”“烟套红薯+蔬菜”等模式让冬闲田变成增收田。
如今的宅吉乡,到处都焕然一新,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群众安居乐业。(图\文 吴忠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